從開始日更到今天,正好887天。
回望兩年多寫文歷程,感覺就像水中行舟,每個階段都有暗礁險灘,處處都充滿考驗,每一段歷程都不能松懈。
最早的考驗出現在剛剛開始寫文的一到三個月左右。
剛開始日更時,有些躊躇滿志——我要大展宏圖怎樣怎樣,又有點忐忑不安——我能堅持寫多久?
那一時期就是兩種看似矛盾的心態交織在一起,抱著邊走邊看的心態,羨慕日更堅持千天的大神,又擔心自己能力不足以支撐夢想。
在習慣還沒養成的那一階段,有過因為忙把日更拖到晚上十二點的時候,有過不知道寫什么用存貨來應對日更的時候。
一個月的時候能用的存貨都用得差不多了,開始有了“地主家里沒余糧”的感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接下來的日更何以為繼?
那個時候有很多人斷更了,原因大概類同。和一起日更的朋友互相加油打氣,決定堅持下來,于是咬咬牙硬著頭皮上。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丟開了拐杖,真正開始了每日一更的生活。寫作,本來就是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把沒有的東西創造出來,多么神奇的一件事!
經歷了第一階段的考驗后,開始進入大膽創作的過程,簡友鼓勵“你有寫爛文的自由”,于是更不怕了。“先完成,再完美”成為那時候最大的信念。靠著這股信念支撐著,一直堅持到日更一百天乃至兩百天。
到日更二百天左右的時候,第二重考驗來了:已經寫了這么久,怎么感覺沒有突飛猛進的提高?自己都覺得有些千篇一律。
這一時期堅持日更已經不是不成問題,難在如何繼續提高。
放到任何領域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寫作的瓶頸。經歷了第一階段的積累后,這一階段已經不再滿足于僅僅能寫出來,更想寫好。如果不尋求突破,就會走上自己重復自己的道路。
寫作不僅僅需要堅持,更需要常常求新,否則最后結果也是一樣:因為枯燥乏味而中斷寫作。
雖然在簡書寫作更近于自娛自樂,但如果沒有一點讀者意識自說自話,長此以往就會走入寫作死角。
我的目標是把自己主頁設計成一本雜志的樣式,嘗試各種文體風格,無論每一周還是每一月,都成為一本讓人愿意讀下去常讀常新的雜志。
我有意識嘗試各種語言風格:嚴肅,活潑,典雅,幽默……并比照看到的各種文章樣式去嘗試寫作,這樣等于為自己的寫作注入新的活力,就像風吹起一池春水,蕩起絲絲漣漪。
我的目標是日更一千天,但不是終點,為著這個目標,我一直在努力著。可是在接近一千天的時候,周圍不斷有老朋友消失,還有一些已經放棄繼續精進,只為達到一千天這一目標。
一個一直在行走中的人可能不覺得太累,一旦有了偷懶的行為,嘗到一次甜頭,就不免滋生躺平的心理。這種時候,其實是考驗最嚴峻的時候。這時寫作習慣已形成,水平較開始起步階段已經有了提高,最大的考驗來自惰性。于是問題又回到了原點:堅持還是放棄?
日更,絕不是一個一千天就可以結束的事情,應該是堅持一生的習慣。
數學家、哲學家羅素八十多歲還堅持每天練筆三千多字,被稱為“百科全書式”作家。愛因斯坦評價居里夫人:“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并且極端頑強地堅持下去。”
這就是大家區別于常人的地方:能否有毅力將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堅持到底。成大事者常常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通俗點,就是跑得快不如跑得遠。
毫無疑問,寫作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不僅磨練文筆還促進思維發展,同時還是提升個人修養的最好方式。
如果僅僅把寫作目標設定在一個期限內,達到就放棄,遠不能發揮寫作的最大價值,失去了挖掘自我潛能的最好方式。
寫作需要堅持練習,幾日不寫就手生,已經寫了那么久,放棄太可惜,只有再接再勵度過一時倦怠期,才能把這個好習慣堅持下來,終生受益。
寫作路漫漫,就像西天取經,考驗一重接著一重,要不斷降妖除魔,升級打怪,才能取得人生真經。
其實最大的考驗來自心魔,打敗惰性,堅持日更,前面路就越來越寬了。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202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