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算來,AI作畫工具的大規模興起其實只有一個多月時間,期間關于版權、藝術性的爭論從未停止。就在相關領域從業者還在各抒己見,爭論不休的時候,眼疾手快的用戶已經開始向“錢”看齊,開啟了自己的AI作畫創收之路。
說來也奇怪,國內各大AI作畫平臺都沒有完成商業化初步的情況下,不少善于利用AI作畫工具的用戶反而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目前關于AI繪畫最常見的創收模式就是“壁紙圖庫”——通過在各大社交平臺進行賬號注冊,發布AI創作的壁紙,吸引粉絲集聚,繼而進行變現轉化。
也有打算得更長遠的創業者,利用AI作畫為營銷抓手,賦能自己本身業務,或把粉絲轉化到私域留存,謀求更大的發展前景,當然殊途同歸,所有舉措的核心就是為了尋求更大的利益。
從各種商業模式的市場反饋來看,AI作畫作為新興事物,受到各級互聯網用戶的喜愛,市場潛力巨大。
某平臺關于“AI作畫關鍵詞描述”、“AI精美壁紙”的圖文信息不勝枚舉,評論者眾多:
電商平臺AI作畫關鍵詞售賣信息,AI作畫教學等商業模式花樣繁多,都是中小企業主運營模式,獲利頗豐:
各大短視頻平臺、中長視頻平臺,關于AI作畫的商業模式則更“高端”,成熟的創業者已經能夠利用多平臺、技術聯動,將AI作畫生成的精美壁紙放入“圖庫”,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宣傳營銷,吸引用戶下載,然后根據用戶下載時候的廣告觀看行為獲取收益。有博主統計過,平均一個壁紙下載能為運營者帶來的收益在0.2-0.5元/次,操作不可謂不高端。
利用AI創收的業務模式已經如此發達,未來它真的會取代傳統繪畫設計從業者嗎?這似乎是近來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小編覺得仍有討論的必要。因為,AI作畫領域又出現了一些“新觀點”。
首先,AI作畫的藝術性,已經開始出現審美疲勞。
AI作畫的實用性我們無可否認,創作效率上的提升完全是人類創作者無法比擬的。但在AI作畫的“藝術性”上,人類畫師從未低頭。
對于AI作畫,人們從開始的抵制、驚嘆,開始出現一些不一樣的聲音:人們開始對AI作畫的主題缺乏產生審美疲勞,宏大的場景下,極致的物欲橫流,乍一看挺唬人,但是禁不住仔細觀摩,網友將這種現象概括為AI沒有“心”。
此外,熟悉繪畫領域的用戶可以很明顯地分辨出來,哪些畫是AI完成的,哪些是人類創作者完成的。
其次,AI作畫在純商業領域的應用,短期內似乎也行不通。
純商業領域的AI作畫應用,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設計師行業。以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AI作畫的輸出結果更多的是和“藝術領域”相關,“看起來”都和商業用圖的設計領域相關性不大。
AI作畫工具的發展還無法支撐根據甲方需求,進行精準語義分析,產出高質量成熟作品,更別提根據甲方極致苛刻的修改需求進行靈活畫面調整。
即使AI能夠精準產出商業用圖,AI實際交付的完整版文件也只是商業應用中的一小部分,個性化的尺寸、元素修改才是設計師的主要工作。
所以AI作畫在商業領域的宿命就是“工具”,一個輔助設計師進行產能提高的“工具”。而且,AI作畫版權領域的爭議不解決,其在純商業領域的任何應用都注定難以大規模開展。
最后,AI作畫平臺本身,也是決定AI作畫未來走向的核心因素之一。
平臺創造AI繪畫工具的初心和目標是什么?是取代人類創作者直接進行圖片生產的B端工具?還是賦能創作者甚至是全體互聯網用戶的C端應用?這都是影響AI作畫未來走向的重要因素。
就拿最近大火的一幀秒創來說,無論是一幀秒創圖文轉視頻,還是一幀秒創AI作畫,平臺對兩款產品的定位,明顯更傾向于賦能人類創作的工具,這意味著更大的用戶體量,更快的創收路徑,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更穩定的業務模式。
而且,在各項機制都缺失的狀態下,直接把AI作畫定位成取代人類創作者的工具,對平臺來說商業化難度太大,它們當然會選擇一條更好走的路。
總體來說,橫亙在AI作畫發展過程中的版權、倫理、敏感內容等各種因素,都是AI作畫前進路途中繞不開的大山,最好的狀態就是,AI在一次次矛盾激化沖突中,逐漸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當然,也是一條人類允許它發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