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為解讀而生的動物
文字與文字之間永遠疏離,但文字與間距是親密的。凝視自己面前一行一行交替出現的黑與白,每個作者都難免有一種沖動,要設計一個美麗的版式作為這些琴鍵的容器,給作品一種具有生命的形體。于是就有了斑馬——一種被打印出來的動物。
對于斑馬,不應稱匹稱只稱群,它只有兩種呈現形式:獨個的一頁斑馬,集體的一本斑馬。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請務必將一頁斑馬視作一個獨立的文本,它之所以需要與其他斑馬結集成冊,只因它以閱讀同類代替閱讀自己。在非洲大草原這個巨大的、形狀不規則的書架上,斑馬常處于遷徙中,與其說為了求存不如說被書的本能所驅策:去有水的地方尋找讀者。
當發情的季節來臨,這本書會嘗試憑借性欲的自然力排定其混亂無序的頁碼。一頁公斑馬追逐一頁母斑馬,經過一番對峙、攻防、挑逗、游戲,最終實現交配,暫時成為書中相鄰的兩頁。一年的孕期過后,這頁母斑馬開始生產,起初那只是頁面下方的腳注,更小的字體更小的行間距,在一個不顯眼的位置伸出一個角,但從母斑馬的站姿里你能察覺某種吞吐生命的艱難,某種介于創造與丟失之間的猶疑。它渾身繃緊了、打著哆嗦,膝蓋發軟,使它不得不更用力的蹬地,在這頁身體里好像裝有一個翹翹板,后半邊在下墜,終于使它不能不感覺到自己里面多出來一串東西,它伸脖子甩蹄子,呼哧呼哧喘粗氣,最后成功的把這個東西排除出去。
這個階段每一本斑馬都在增殖,多出不少印著小字體的小頁面,最開始無法獨立成篇,仍然只能依附在母斑馬身邊,作為一種解釋其母親身份的補充章節,但詩情的奶水和冥思的青草必將使它們變得高大,與母體分離。
文學作品無可避免的悲劇性命運正在于讀者的閱讀行為往往僅因為其自身的饑餓。一個獅子的狩獵小隊在草叢中潛伏多時,它們用鋒利的爪牙從書里撕下一頁。在斑馬曾經預計過的,所有可能的被閱讀的方式中,這一種最為粗暴殘忍,不一會它已布滿血的批注,體無完膚。早先還有幾只好奇大于食欲的小獅子站在后面探頭探腦,試圖去理解它,雖然它們只不過想數一數它身上的黑條紋與白條紋究竟是不是一樣多。后來它的一切文字都被完全否定、被剝離了。獅子走了,鬣狗來了,對其表達的誤解與背叛還在繼續,它只剩下一具骨架,像另外一匹鏤空的斑馬:此時它已經被完全改寫了。等到只剩禿鷲還對它抱有興致的時候,它已經不可能被辨認了,只能靜待自然將之歸檔,永久封存。
關于斑馬的一項心理研究表明,它的一生都在對于自己的極度不滿之中度過。它始終將自己視為一個半成品,但很難說它想成為白馬還是黑馬,它希望自己是白紙還是黑字,它期盼著抹去意義還是容納所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