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四。我還在和同事念叨說,哎,又是周末了。同事不解地說怎么趕上周末你好像還提不起興致呢。我說,周末過得賊快,接著有是五天的工作。周而復始。就像21天寫作,只是不經(jīng)意間,就接近尾聲。
我是想作為一個投石問路的人加入進來的。我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而發(fā)生的一切我都作為一種順其自然的存在接受。我想成為一個旁觀者,別人的旁觀者也好,自己的旁觀者也罷。
長久以來,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毒藥,這種毒藥里有焦躁、百無聊賴、無所適從和恐懼。在這樣的空氣中,思考變成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愉悅也變成一件極為奢侈的事情。每天的寫作,無疑可以打破這種僵局。只要眼睛盯著光標,大腦鉆進意識的深處,五分鐘,僅僅五分鐘,外界的聲音便變成一種無傷大雅的背景。思緒浮上來,那是剝奪了諸如焦躁、百無聊賴、無所適從和恐懼的更為純粹的情、思、感、念。然后醞釀、包裝,化作鍵盤上的文字。有時候轉(zhuǎn)化為文字輕而易舉,有時候這一過程極為繁瑣、反復。這段時間我寫出了自認為一氣呵成的文字,也有一天換了三個話題一個都不理想最后也死豬不怕開水燙般上交一份作業(yè)的情形。或許是技巧不夠,或許是有些東西并不那么好訴諸語言。然而這便是我,這便是我的文字。原原本本,我想做一個自己的旁觀者。
從一開始,我就認為,每天堅持寫作打卡,是這次活動最重要的一環(huán)。至于寫作題材、技巧、好壞都是次要的。它需要克服至少三個難題:沒有時間去寫;無法沉下心來寫;沒有內(nèi)容寫,寫不出像樣的東西。這三者又并非孤立地產(chǎn)生影響。而我自己也并沒有設定自己一定能完成或者要完成。我只是想扔下一顆石子,然后觀察池子里會發(fā)生什么而已。中間因為加班到很晚和情緒的原因,也中斷了幾次寫作,對于沒有堅持下來也抱有小小的遺憾。然而讓發(fā)生的就發(fā)生吧。這個世界的藩籬和人心的藩籬已經(jīng)多不勝多了,心中少一道藩籬豈不也是一樁美事?
群里有各式各樣的小伙伴,都寫了很多有趣的東西。我看到了大家認真地生活,認真地創(chuàng)作。能以這種方式相遇是一種不錯的緣分,或許有一天還會以其他的方式相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