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時間管理的實際客體并非“時間”本身,而是我們自己。通過自我管理,使單位時間的成果增加,進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今天讓我們來探討一下,自我管理中的三個重要理論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而得出實現高效自我管理的一些建議。
一、定位理論
之前幾篇文章有多次提及“定位”這個概念,今天來精確提煉一下,以便于下一步分析對比。
“定位”來自里斯和特勞特《定位》一書,能百度到的就不多說,這個概念號稱“第三次生產力革命”(第一次泰勒的科學管理,第二次德魯克管理),作者將其定義為針對競爭對手確立最具優勢的位置(《韋氏詞典》關于戰略的解釋),也就是說定位是一種戰略。
定位有四個步驟:第一步,分析外部環境,確定競爭對手;第二步,避開競爭對手在顧客心智中的強勢,或是利用其強勢中蘊含的弱點,確立品牌的優勢位置,即定位;第三步,為這一定位尋求一個可靠的證明;第四步,將這一定位整合進企業內部方方面面,特別是傳播上,以將這一定位植入顧客的心智。
里斯和特勞特的定位理論主要是針對企業的品牌或說品類戰略,他們之后還出過一本書關于個人定位的書《人生定位》,但我個人認為《人生定位》對自我管理的幫助遠不及定位理論,定位理論反而更容易遷移到自我管理上。我們對定位的四步驟做個簡單的更改,大家或許就能看出倪端:
工作中個人定位的四步驟:第一步,分析周邊同事,確定各自的優勢能力;第二步,避開周邊同事在老板心智中的強勢,確立自己需要打造的優勢能力;第三步,為這一優勢能力打造證明—與能力相關具體任務的完成;第四步,將這一定位內化在自己日常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不斷提升,一方面不斷傳播證明,讓更多人認為你在某一方面具備“第一”的能力。其中第二步,即定位時有更多種策略,比如當團隊比較全面時,要選擇掌握人數較少的能力定位,作為第一“替補”;比如應綜合考慮團隊需求最急迫的能力作為定位首選;比如需要考慮團隊、公司的發展,以發展的眼光考慮自己第一能力的建設。
不過,定位理論的遺憾是缺少學術的實證研究。
二、二八法則
之前已經寫了《時間管理 | 你真的了解2/8法則嗎?》,請您復習下。二八法則在自我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結論就是:要將80%的時間放在20%的重要事務上。
三、馬太效應
什么是馬太效應呢?馬太效應的名字來源于《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于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于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于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仆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故事中的三個仆人最初財富相等,最后相差懸殊,而財富最少者又被財富最多者剝奪。反映了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贏家通吃。
馬太效應理解起來并不難。比如:
1、如果一個公司要裁員,在其他條件均等條件下,是最先裁掉貢獻多的,還是貢獻少的呢?
2、一個經常參加演講比賽并多次拿獎的同學獲得舉薦的可能性大,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同學獲得舉薦可能性大呢?
3、隨著高考人數的遞減,知名大學生源緊張,還是相對較弱的大學會面臨生源問題呢?
4、單位有個緊急的稿子,是安排給老筆桿寫,還是給新兵呢?
……
早在1968 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研究發現,這種現象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并最早提出了“馬太效應”這一學術用語。他指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 (如金錢、名譽、地位等) 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四、三個概念的內在聯系
我們再來列舉一下三個概念的戰略意義和邏輯關系,上圖:
這三個理論會給我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1、正效應:
優勢定位→80%時間鞏固積累優勢→形成馬太效應,獲得更多機會
2、負效應
優勢定位→未良好利用時間鞏固優勢→沒有優勢,沒有更多機會
烈士定位→無論你怎么利用時間→不能形成優勢,沒有更多機會
五、應對策略
或許有的同學跟我一樣喜歡將問題延伸到某種極端,我曾經就問過自己,這個定位理論是不是有缺陷的呢?我該如何才能做到全國某項能力數一數二呢?
有個故事可以很好回答我們這個問題。
兩人在打獵,瞄準了一只熊,崩的一槍,沒打死。熊發現了他們,怒奔而去擬弒之。其中一人,開始綁鞋帶,同行者不解,綁鞋帶干啥啊?能跑過熊么?答曰:跑過你則可。
請別誤會,我是十分不贊同“坑”小伙伴的。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60億人口的舞臺暫時還不屬于你,所以考慮策略時,沒必要把全球的人都想進去。
所以:
1、定位:在你的小圈子里,發現你的核心優勢并努力培育它。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因為有一定的基礎是好事;可以根據你的愛好,因為你將更積極的傾注它更多時間;可以根據你對未來的分析,因為分析將賦予它更多意義。但千萬記住,要差別化,大家都具備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即可,因為你無法在這個方面突顯你的能力。另外,還有一條很重要,在自我管理上,優勢定位絕不局限于一個,如果能夠充分提高時間效率,理論上可以用10年時間建立3個絕對優勢(10萬小時理論)。
2、2/8法則:將絕大部分時間合理分配于你的幾個優勢定位。由于隨著個人的發展,你的圈子在不停擴大,你需要更多的時間以積累你的優勢能力,保住你的優勢能力。如果之前定位的優勢在新圈子變得“稀松平常”,你就得在幾個優勢定位中,進行2/8分配,將主要時間用于還可以優勢的定位。
3、馬太:獲得馬太效應,需要宣傳,需要證明。只有別人知道你具備優勢,才可能給你機會。而由于你的積累不斷證明了自己的優勢,進而才會不斷獲得機會,才能真正形成馬太效應。同時要注意的是,馬太效應也有消極影響的一面,它所帶來的機會,有時會蒙蔽你的雙眼,“看”到不真實的世界。
以上。
版權印為您的作品印上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