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雖然認識到足量攝入膳食纖維很有必要,但他們并不確切知道應該補充多少數量,以及哪些種類屬于膳食纖維。
而對于膳食纖維的功效認知也主要局限在腸道健康上。本期營養掃盲將為你解答關于膳食纖維的那些疑惑~
1970年前營養學中并沒有“膳食纖維”這個名詞,而只有“粗纖維”。通過近20年來的研究與調查,營養學家發現并認識到這種“非營養素”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它在預防人體的某些疾病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認識到“粗纖維”的概念已不適用,因而將粗纖維一詞廢棄,改為“膳食纖維”。
如今,膳食纖維被稱為繼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之外的“第七營養素”,是一種新型的食品配料。
膳食纖維指存在于植物體中,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部分。它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能為人體產生能量(通俗地說,就是多吃一點也不必擔心“長胖”),但它卻有無可替代的營養作用。
(等一下!有些聽糊涂了!不是說不能被消化吸收嘛,怎么還會有營養作用?!嘿嘿,耐心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以能否溶解于水為標準,膳食纖維可分為兩個基本類型:可溶性纖維與不溶性纖維。
可溶性纖維:
顧名思義就是這類纖維能夠溶于水,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它在吸水后膨脹,讓食團變得粘稠(大家都吃過燕麥粥吧!有沒有注意到燕麥粥放置時間越長就越粘稠?這就是燕麥里可溶性纖維的功勞)。
可溶性膳食纖維的主要功能是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調節血糖水平,從而降低心臟病的危險,改善糖尿病。其來源主要是水果、蔬菜、大豆和燕麥,它包括果膠、樹膠等親水膠體物質和部分半纖維素。
不溶性纖維:
雖然不溶于水,但它們混雜在食團中,也有利于增加食團的體積,從而增加飽腹感和刺激腸蠕動,由此給身體帶來好處。
不溶性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原果膠和植物蠟等。不溶性纖維主要功能是膨脹,可以調節腸的功能,防止便秘,保持大腸健康。
【本文由“營養學大百科“發布,2017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