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e_Image.png
昨天聽課的時候,除了老師的講課,還有課后聽了大家的問題和老師的回答,都做了不少的筆記。
對于自己言語上的缺陷,其實一直都知道:情緒來的時候容易沖口而出一些氣話,對于一些不平也忍不住口。其實有時候還滿沾沾自喜于自己可以有條件任性叫板,覺得這是自己權威\能力的一種認可。
今天在催促客服解決客戶bug的事情上,被客服發脾氣了,還是自己關系特別好的客服。反思其實類似是問題已經發生了n次,是我一直都沒有重視和注意改過來。
昨天老師分享的幾個內容對應這這件事情上我覺得特別合適:
- 小我無意識就會選擇趨利避害。
- 要口吐蓮花。言語是有構建作用的。
- 任何問題都是自己的責任,這是一個關鍵信念。遇到問題承擔責任,這是一個成長者最基本的素養。
聚焦事件本身來看
- 我為什么要在tita留言?
因為我接收到的客戶的壓力,不知道怎么處理,我想逃避責任,所以選擇把壓力轉移出去。 - 我為什么在tita留言給客服施加壓力?
因為我覺得問題是客服不給力沒有解決好昨天的問題,而且推動技術解決問題不足所造成的。留言這個動作表達了我想把責任完全推給客服的潛意識。 - 我為什么在tita上這么寫?
自己有高人一等的感覺,所以在表達上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純粹的個人立場去考慮問題。客服也是從中有了不舒服的感覺而抵觸。
下一步行動計劃
- 理性去看待一件事情,分析無法達成的后果,先正面現實,承認事情是存在不可控因素的,分別梳理出可控和不可控的環節,在可控的部分努力,在不可控的部分增加風險措施。
- 在溝通上要更多的考慮共情和理解他人,把承擔責任放在前面,達成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