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達五明喇榮寺佛學院,被漫山遍野的僧舍所震撼。
色達—甘孜
從色達縣城清早起來就去二十公里的五明喇榮寺佛學院。
云層很厚,厚的沒有日出。整個佛學院都坐落在群山之中。
做為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壯觀程度震撼了每一個第一次來這里的人。漫山遍野的紅色僧舍小木屋,圍繞著半山腰金碧輝煌的大經堂。路上行走的都是僧侶。
這么震撼的場面,我很想痛哭一場——沒有陽光的色達在鏡頭里是一個灰色的色達,拍不到漂亮的色達,雖然沒有失戀痛苦,但也有入寶山而空手歸的感覺。天色陰沉,只有接受殘酷的現實。沒有光線的照片平淡無奇,沒有藍天白云的色達不如叫灰達。
沿著朝山頂的臺階小路登山,朝那座金光閃閃的壇城前進,在4000多米的海拔上爬山,有點吃力。幾個同伴因為高反不得不留在車里休息。
在一個到處插滿經幡的山坡上,發(fā)現一只禿鷲的尸體,天葬臺應該在附近。對于天葬,一直是想看又不想看的心態(tài)。去的時間點沒有天葬,匆匆路過。
色達佛學院也招收漢族人。路過的有些僧侶說著不同口音的普通話,討論著各式各樣的話題,比如買了個什么配置的電腦,最近國際形勢如何。
在這廣闊的高原,滿大街都是出家人的地方,覺得自己隨時可以勘破紅塵。
色達是僧侶們心中求學的圣地,是心目中拍攝宗教人文和風景的圣地。我想在大經堂里聆聽法王講佛學,即使有半天也好。這座學院要畢業(yè)通常要6年,特殊學科要13年,僧侶們修滿課程之后就能成為法師。在我看來,這年限也是對耐心的考驗。
山上沒有自來水,所有的喇嘛和覺姆(女僧侶)需要到山下把水挑上去,也是對修行人的考驗。佛學院有嚴格的戒律,男女生活區(qū)分開,即使是居士區(qū)也分男女居住區(qū),不能互相串門。喇嘛和覺姆也不能一同結伴走路、轉經。
在轉經殿遇到乞討的居士
這里洋溢著祥和的氣氛,稀薄的空氣里夾雜著經書的味道。藏傳佛教中的密宗修行密法正行之前,要學習五個加行。每個加行有特定的密咒,每個密咒至少要念滿十萬遍,難怪在這里修行上課,要這么多年。
還是留在紅塵中繼續(xù)過我的眾生皆苦的日子吧。
在山頂的轉經殿,遇到一個穿著臟兮兮的紅色袍子、一副高原陽光黑的面容的居士找我要錢,小聲的說自己在外面打地鋪好多天了,因為沒有錢租房子住,這里的房子租房比較貴。他訴說他的窘況的時候有些急促不安,戴著眼鏡,看上去像個讀書人。我對讀書人向來都抱著強烈的同情心,于是把身上的零錢都給了他。
他沒有想到我真的會給錢,大概是被太多人拒絕過的經歷讓他有些緊張。他接過零錢,雙手合十,不停道謝。
我圍著轉經殿轉過幾圈后,發(fā)現他在屋檐下的石凳上靠著曬太陽。雙眼有些茫然,我有點后悔給他錢,因為這樣會讓他勘破紅塵的難度增加,生活的艱苦和現實的殘酷應該是對他最好的安排,有句不是說,一切都是他媽的最好的安排。
短暫的停留就要離開
中午時分,隊伍會合,土豆和雷暴婉轉的表示想停留一晚的意愿。
土豆說,想留下來觀看傍晚那精彩的僧侶們的日常辯經活動。
我說,你又聽不懂藏語,就看見他們做著手勢,呔的一聲,一個站著一個坐著,有時候怒目而視、手揮念珠、單腳獨立并大力擊掌,不知道還以為這是打架前的鋪墊。
群體辯經更像是打群架前的吵架階段。
真不忍心破滅他們好學追求真理的上進心,可如果留下來多停留一晚,會打亂后面的行程安排。作為隊長,我堅決否決了他們的想法——這大概是我在這個臨時的民間組織里唯一的權力。
現在回想起來,沒有什么不可以改變,包括一次旅行中的行程。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永恒不變,永恒不變是一種單純而美好的愿望。
傻瓜才會信吧,這個世界這樣的傻瓜還有很多,也許這也是紅塵中的一股清流。
錯過色達,是這次川西行的一個遺憾。人的一生,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遺憾。悲劇比喜劇更能打動人心,這次川西行就很悲劇,沒有打動別人的心,但傷透了我的心,從色達開始,天氣就沒有好過。
好的天氣也需要緣分,所有一切無法用科學原因來解釋的事物,都可以用緣分來解釋。
緣分這東西,真的很難說。
前往甘孜的路上都是雪山,當夜停宿甘孜州縣城。
請期待下一篇:《甘孜——新龍》
秋天的甘孜州很美,跟著導航我們差點奔向西藏,迷路到白玉縣。為了趕時間去新龍,走了一條荒廢的小路,夜里在新龍客棧遭遇離奇事件。
推薦閱讀:
如果您喜歡,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