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
《活著》閱讀筆記
當財大氣粗時,福貴活著為了吃喝嫖賭,享樂揮霍,對家珍又踢又打,后來追悔莫及。
當家道中落,家珍回歸時,富貴一家人相依為命,活著為了陪伴,為了愛。
當家珍病重,有慶成為家庭唯一指望,活著為了見證他的成長變化。
當鳳霞出嫁,有幸得一愛她寵她至深之人,活著只是期盼女兒幸福。
當至親只余苦根伶仃一人時,日子再苦再累,有了這小人兒,生活便不失勁頭。
因為種種期盼,種種祝愿,因為愛,因為溫情,讓人對這世界有了留戀與不舍,遭受再多,也有不舍得離開的牽掛,而當“所為了”的所有都消失殆盡呢?我們又依靠什么而活著,又依仗什么來堅持?
當輸光家產,無資可賭,逼死親爹,痛失家珍時,活著失去了所為。
當被迫充軍,在饑餓于戰火中夾縫生存時,在歸家遙遙無期、希望渺茫時,活無所求。
當朝夕間,流向縣長夫人的有慶的血被殘忍地活活抽干,鮮活的小生命在時間中流失最終流逝。
當鳳霞生產大出血,禍不單行,二喜哀大莫過于心死,在施工事故中受難,選擇與鳳霞永久陪伴,苦根伶仃凄苦成了孤兒。福貴遭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人事悲哀,痛失一雙兒女。
當苦根被豆子撐死,失去心跳,福貴自責無助,淪落一個人過活時。他再也無可失去,再也無可擁有,孤苦一人,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當活著無所為時,活著究竟為了什么?
余華說:“活著就是為了活著。”
有人說:福貴是個苦難的幸存者,的確,旁人眼中富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苦熬的幸存者又哪有幸福可言呢?但在福貴的感受中,“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那份雖短暫卻又是實實在在的幸福又的然是存在的。這一方面,他只是一個活著的人——一個只為活著而活的人。
生活不以財富為轉移,也不以所有外象所影響。是否,生活超越一切價值,或者生活帶來有價值的財富?讓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的活著。
現代人或者有諸多理由,可以為了財富為了欲求:窮人徒然的艷羨富人的財富;單身徒然的艷羨情侶的相依相偎;悠閑的人徒然的艷羨奮斗的靈魂。他們都是痛苦的,都徒然的在艷羨中失去了原本豐滿包圍的幸福。福貴何嘗不曾擁有可肆意揮霍的財富,但他被空虛欲求沖昏了頭腦,只懂糟踐與敗壞,糟踐了祖輩的家產,糟踐了被該珍惜的親情與家人。財富治愈欲求不滿的人,對精神貧瘠的人卻無能為力。
林蔭路,長椅旁雕刻凝聚的一雙雙身影怎的不美好。一個人久了,總想有人帶來點關心、感動,一個人久了就會貪戀戀愛的美好。然,聚散分合見多了,幸福又總共是那么少,當那些幸福感覺消失了,當重重問題出現了,我們可能黯然。這段感情就這么結束了。分手…..哭、恨、懷念、微笑、釋然、抬起頭。多久之后,我們開始漸漸享受一個人生活。終于,可以把許久以前的計劃的設想付諸實踐了。終于,又享受到和朋友一起天不怕地不怕的幸福了。終于,開始好好計劃自己的未來,做很多有價值的事了。有一種選擇是在多年后俯瞰當初的藍圖,發現自己為事業辛勤工作灑下汗水,而不是強求一段不合時宜的感情,在死胡同灑下淚水。
曾經,覺得失去至親難以承受,失去便再無擁有,汶川震后,生死離別沖撞心靈最柔軟的一角。媽媽說:“孩子沒有了父母,還有其他親人照料,父母沒了孩子整個世界就崩塌了,該如何活下去!”感動于把我當作世界的她,感動于千千萬萬父母的偉大,但那一刻冷靜的理智頗具殘酷性,心里明鏡高懸“誰沒了會都一樣活”。失去親人的痛就像一道傷疤不可磨滅,經過時間的治愈也漸漸在痛感中匿去,更多存在于我們的心中,久久陪伴。
曾經覺得有些苦難是無可忍受無可戰勝的,但這種念想止于與福貴同甘共苦的經歷,當好運垂顧他時,我們會欣然微笑,當他遭受厄運打擊時,我們又會黯然落淚。悲劇總是接踵而至,令人無法喘息。而命運在死死逼迫窮追不可的同時又會調皮的急轉個彎,比如徐家父子二人敗光家產導致光宗耀祖的幻想流產雖是憾事,禍兮福所倚,倒也讓讓福貴免于遭受階級斗爭之苦,幸運的沒有成為時代風云變幻的替罪羊,“要不是當初我爹和我是兩個敗家子,沒準斃掉的就是我了。”不僅如此,巧妙地在生與死間打了個擦邊球之后,福貴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不去奢求所謂的“福分”,對生活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家珍說的對,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家的意義也得到了深化,為后來親人相繼離開做了伏筆,悲劇化加深,生與死的思考浮出水面。再比如在有慶死了還不到半個月時,醫生斷言家珍死期將至,卻意外“回光返照”,“福貴,我餓了,給我熬點粥”,想吃東西人就死不了,就這樣重拾生命氣息,按福貴所說這全靠鳳霞,全靠鳳霞想著家珍不死,家珍生命的延伸極致展現了生命的堅韌,求生意志的頑強,在情節上倒也是環環緊扣,預示了鳳霞生產死亡后家珍的撒手人寰。
“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余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小說的結尾令人難忘,老人福貴給他的老牛也取名福貴。敘述者看著老人和牛漸漸遠去,炊煙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時間仿佛只留他孤身一人:“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
福貴活著的意義因為時間的延長而得以彰顯,苦難因為久遠而具有不同的意義與光彩,當時間只剩他一人,壓頂的寂寞讓他足夠認識自己,“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的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仿佛是道聽途說的零星幾點,即使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以外的記憶。”時間變化掌握福貴命運的變化,時間的方式就是福貴活著的方式,福貴的一生可以窄如手掌,滿滿的都是苦難,卻因為時間的延長也同時寬若大地。
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迷路者,我們都是按照自己認定的道路尋找方向,也許我們是對的,也許我們錯了,或者有時候對了,有時候錯了。在中國人所說的蓋棺論定之前,在古羅馬人所說的出生之前和死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時間里等待我們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