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心理醫生為什么沒有告訴我》。
這本書是由加利福尼亞焦慮癥治療中心主任艾德蒙·伯恩所寫。隨著焦慮問題越來越普遍,每個人幾乎都帶著壓力前行。為此作者做了廣泛研究,探究焦慮癥的成因、預防辦法和治療方法,最終找到了多種途徑解決日常的焦慮問題。
這次我們分享書中關于加劇焦慮癥的錯誤飲食習慣。
①『過量的食鹽』
我們以前總說少吃鹽,但很少想到它和焦慮癥的關系也非常緊密。其實,所謂病從口入,我們吃的食物對人體的機能有著很大的影響。攝入過多的食鹽,一方面它會消耗我們體內的鉀,阻礙神經系統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它會使血壓過高,給心臟和動脈帶來額外的負擔,刺激情緒變化。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體內激素水平相對平穩,稍微過量的鹽不能掀起太大的浪。可如果我們本身就處于輕微焦慮狀態下,過量的食鹽能讓本來就不穩定的激素更加混亂。
因此,在做飯時,你可以減少純食鹽的用量,增加一些天然鹽,比如釀造型醬油。在食材上,也盡可能少吃臘肉、泡菜等用大量鹽腌制過的食品。平時能自己做飯,盡量不要點外賣,畢竟快餐里的鹽是不可控的。
②『隱形的防腐劑』
隨著加工食品的逐漸發展壯大,用于加工食物的常見化學添加劑就有5000余種。其中,用于防腐的,就包括我們常說的亞硝酸鹽、味精和各種人工色素。
這些東西用到食品中后,我們基本就看不見了,很輕易就被我們吃進了肚子里。可是,人類并沒有處理這些物質的功能。畢竟,100年前人們吃的食品中從未涉及到任何添加劑。這些防腐劑進入人體內后,對人的激素、血液、內部細胞都有非常強的刺激作用,造成不同程度的炎癥和激素紊亂,并引發精神上的焦慮。
這就要求我們飲食原始化,吃的東西最好是新鮮的。盡量不買商店中五花八門的加工食物,尤其那些保質期動輒就是半年一年的,沒有多少營養,全是滿足口舌之欲的工業加工物。
③『防不勝防的激素』
“半月鴨”“一月魚”“三月豬”,隨著工業養殖的興起,大量激素養殖牲畜流入了市場。在激素的刺激下,雞鴨魚肉長的飛快,原來需要半年才能長成的動物,現在只需要不到一個月。
可是,直到動物被宰殺,大量激素留在了動物體內。這些激素又通過飲食進入了我們體內。和鹽、防腐劑不同,它們可以直接干涉我們體內的激素活動。攝入的“激素肉”越多,我們體內的激素水平就越不穩定。焦慮則成了激素過量的外在表現。
改善飲食,就要從減少豬肉等紅肉以及市場上供應的家禽肉,選擇有明確產地的有機肉、有機家禽和魚。尤其是深海魚,由于受到污染較少,可以用它們來平衡肉的攝入。
④『咖啡因的雙刃劍』
咖啡因能讓我們更精神不假,但從機理上看,它消耗了體內的維生素B1,減少了體內的抗應激維生素含量,直接增加了腦神經遞質腎上腺素的水平,造成精神焦慮。換句話說,有時你很難分清興奮和輕微焦慮的區別,畢竟它們的外在表現都差不多。
如果你已經處于輕微焦慮狀態了,就一定要注意咖啡的攝取量。每天最多只喝一杯過濾過的咖啡。除此之外,你還要清楚,咖啡因可不只在咖啡里,它還含于茶葉、可樂、可可粉中。
雖然你不喝咖啡,但是喝了大量的茶葉,或者吃了很多巧克力類糖果,喝了不少可樂,你的焦慮隱患就沒有被解決掉。所以,我們要做好飲食管理。
⑤『激進的飲食習慣』
除了食物外,飲食方式也會直接加強你的焦慮情況。由于工作節奏太快,很多人沒有足夠的吃飯時間。或多或少會有以下這些壞毛病,比如,吃得太快,邊走邊吃;每一口咀嚼食物不夠15次,食物沒有嚼爛;吃得太多,肚子發漲;飯后喝大量的水或者湯,稀釋了胃酸和消化酵母……
這些習慣都做了一件事,就是增加腸胃負擔。一方面,消化不良、肚脹和肚疼本身就會影響人的情緒;另一方面,不足或過量的營養元素,也會間接影響激素水平。
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食物外,我們還要通過給自己足夠多的飲食時間、充分咀嚼、每餐只吃七分飽來減少應激問題。
總結一下, 焦慮是現代人的情緒難題,我們要逐層攻破。從最簡單、最容易改變的飲食習慣下手。今天介紹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只有堅持用到生活中,你才能體會到它們的好處。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給你帶來啟發,記得給我們點贊鼓勵喲。
參考書目:《心理醫生為什么沒有告訴我》[美]艾德蒙·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