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雨水節(jié)氣。昨天下了雪,快中午時出門,白晃晃的雪刺得人都有點睜不開眼。但立春之后,氣溫確實漸漸回升了。雪也是降水的一種。雨水的意思本來就是雨量漸多。在東北,這個節(jié)氣當(dāng)然還不能降雨。不過,在二十四節(jié)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時節(jié),大氣溫度升到零度以上,降雪確是改成降雨了。至于嶺南,更是花開如錦,春深似海了。想起小學(xué)課本上的話: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fēng)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所謂獺祭魚,意謂水獺開始捕魚。祭魚者,將捕到之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五天之后,進(jìn)入二候,南雁開始飛向北方。東北還太冷,暫時還是難見候鳥。又過五天入三候,大地陽氣升起,草木抽出嫩芽。家在東北,所見自然還是冰天雪地。不過,今天看了很多雨水節(jié)氣的圖片,綠意蔥蘢,細(xì)雨瀟瀟,檐雨叮咚,瞬時,心地安寧。
每逢節(jié)氣應(yīng)讀詩。
朋友圈里推薦了幾首有雨水內(nèi)容的詩,雖然不一定是應(yīng)和了節(jié)氣所寫,但雨意濕潤直透人心,遍體生清涼。
先讀了一首老杜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小時背得爛熟。若說懂得,還需歲月的打磨。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杜詩沉郁蒼涼。如此有鮮明喜悅情緒的詩其時不多。寫此詩時,詩人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這里是他一生難得的安定生活。
春生萬物,好雨有情。景語實為情語。杜甫始終是胸懷天下心系蒼生的大文士。雨潤萬物,意味著一段美好一段希望從此夜展開。萬紫千紅之絢爛,明朝可見。絢爛者,又豈止風(fēng)光景物,滿城百姓的生活,因這一場下透的春雨也多了幾分希望。
又讀了一首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年初讀時,牢記的是第二句,每逢大地回春,小草復(fù)生時,都會想起這句。早春時候,春草碧色,果然是只宜遙看。每每佩服詩人觀察生活的細(xì)膩。雨水這日重讀,不免咀嚼起首句,以“酥”字寫雨,何等地出人意料啊。雨“潤如酥”,這初春的小雨是何等的細(xì)密何等的柔滑何等的潤澤啊。落到地上,剛好沾住了微塵,撲到臉上,清涼舒服。今年春雨來時,也出門找找,可有這等絲滑潤澤的微茫之雨。
再讀一首《臨安春雨初霽》,陸游名篇。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xì)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也是年少就讀過的。少不更事,單單就喜歡頷聯(lián)清新閑雅的意境。黛瓦粉墻的小樓,隱藏在深幽的石巷里,淅淅瀝瀝的春雨打濕輕甜的夢境,枕上還沒睜開睡眼,卻有悠長的賣花聲迤邐傳來。只恨未生在江南。
后來知道了一點宋史和詩人的生平際遇與抱負(fù),才恍悟,先前以為閑情雅意的,其實哪里是呢。詩人才高運蹇,進(jìn)士考試,考在秦檜的孫子秦塤前,禮部考試,又考在秦塤前面,本該取第一名卻被秦檜除名。秦檜死,仕路也甚平平,雖有政聲,卻一直不得任用。原因也簡單,主戰(zhàn)不妥協(xié)。公元1186年春,詩人復(fù)啟為嚴(yán)州知府,赴任前入臨安晉見皇帝,這首詩便是詩人在客舍等候召見的作品。詩人時年62歲,閑居鄉(xiāng)里已經(jīng)六年。少年的理想,壯年的熱血,在大半生過去后,都成了空夢。但家國情懷,依然如舊。這一首《臨安春雨初霽》,看似聊閑,分明又別寓他意。小樓一夜聽雨,即一夜難眠。客居而竟夜難眠,滿腹心事可以想見。其他如閑作草、戲分茶,都是未必有心去做,又只好去做的“文人雅事”,不然,何以排遣志不得伸的痛苦與專被閑置的寂寥?尾句說歸家,似乎歡喜,其實如頷聯(lián)一樣,別寄悲憤。萬般無奈才想歸家,退守田園是對理想和操守的最后捍衛(wèi)了。
春雨初霽,本當(dāng)是滿目美景,倘若生不逢時,美景更見凄涼。
還讀了首李商隱的《春雨》。“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yuǎn)路應(yīng)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玉鐺緘札何由達(dá),萬里云羅一雁飛。”
在失意人眼里,春天的雨也一樣凄冷,獨居的人擺脫不掉的是惆悵。李商隱是寫情大家,其筆下,情思深濃綿渺、意境惝恍迷離,無論情思還是景致,都似真如幻,讓人不由自主地墜入其中,如陷夢寐。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樓外翠簾高軸,倚遍闌干幾曲。云淡水平煙樹族,寸心千里目。”這是韋莊的《謁金門》。
上片寫景,反復(fù)點染一個“足”字,溪水漲新綠,禽鳥戲水,皆是春雨足的緣故。下片閨中少婦望遠(yuǎn)懷人,也是在春意盎然的春光里展開。所有的情愫,都從春雨里連綿牽出。
最后讀的是楊萬里的《明發(fā)三衢三首》。最喜歡第一首,“拔盡新秧插盡田,出城一眼翠無邊。不關(guān)雨水愁行客,政是年年雨水天。”
語言淺白,關(guān)心民生。可見楊萬里這個官員接地氣的一面。春雨貴如油,春天,要雨水多多的,才是好事情。縱是雨路泥濘,客行艱難,也是心甘情愿。尾句以雨喻政。禾田盼甘霖之雨,一如黎庶念清平之政。這一句宜長留施政治政之人的案頭,長念、長思。
雨水日讀詩,心田多了些許水氣,柔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