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與英文詩中的愛情——李清照與艾米莉·狄金森詩歌賞鑒

李清照與艾米莉·狄金森,一個是生活在中國南北宋之交的絕代才女,一個是對美國文學做出里程碑式貢獻的十九世紀女詩人。她們之間本無聯系,隔著八百年的歲月風塵遙相對望,一個曾經年少天真爛漫卻在中年獨自承受國破家亡、夫死親散的苦痛磨折,一個逃離世界的喧鬧、一生隱居與詩歌相伴。

要說相同之處,她們都出生在書香門第,有著良好的教育氛圍。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北宋后期著名的文士,家中藏書甚豐,而艾米莉·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學院的創始人,父親是該鎮的首席律師。她們也因為都是女性,而心思細膩敏感,對愛情有著相同的直覺,卻因為人生經歷的不同而有著不一樣的觀念和體會。

小時候的我常讀李清照的詩詞,記得微醉的她撐篙從湖心的小亭回岸,驚起的鷗鷺、清脆的笑,憐惜過她簾卷西風、瘦比黃花的容顏,也想象過她終日凝眸的哀愁。現在的我讀狄金森的詩,看她愛過,被愛過,看她抱過希望,也嘗受過絕望,她一生孤獨,卻又正因為孤獨才能在詩歌里書寫自己的靈魂,傾訴自己一點一滴的情感波動。

在狄金森1775首詩中,描寫與愛情有關主題的有近300首,直接提到“愛”的詩篇就有123首,而李清照在對愛情的表達上含蓄婉轉,流傳至今的靠近五十首詞中,雖然鮮少有詞字面上出現“愛”字,但也大多透露著愛的萌動、思念的苦楚、生離死別的刻骨。

1854年狄金森訪問費城,聽了查爾斯·沃茲華斯大牧師(Reverend Charles Wadsworth)的布道之后,就不可自拔地愛上了這個四十歲的有婦之夫。

1858年狄金森寫下了《但愿我是你的夏季》一詩,感情熾熱,表達得直白大膽,愿做愛人心中手里鮮艷的花朵:

Summer for thee, grant I may be /When summer days are flown/Thy music still, when Whippoorwill/And Oriole-are done! /For thee to bloom, I’ll skip the tomb/And row my blossoms o’er! /Pray gather me-/Anemone-/Thy flower-forevermore!
但愿我,是你的夏季/當夏季的日子插翅飛去/我依舊是你耳邊的音樂/當夜鶯和黃鸝精疲力竭/為你開花,逃出墓地/讓我的花開得成行成列/請采擷我吧,秋牡丹/你的花,永遠是你的!

28歲的狄金森為愛情深切地沉迷,如此坦誠直率,西方女性對待愛情的態度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同樣對于愛情的萌發,李清照在早期的作品《點絳唇》中也有這樣的描述: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相比較狄金森的熱情似火、毫無保留,李清照則含蓄內斂,少女嬌羞的情愫都蘊藏于那一低頭的溫柔之中。十六七歲的李清照在家中見到二十歲的趙明誠,也就是她未來的夫婿,眉目俊秀,舉止儒雅,讓她第一次心動,嗅著青梅的她更想吮吸的應當是愛情的甘露吧。

李清照是幸運的,可以和志趣相投的人相愛相守,雖然并沒有修得一世白頭;而狄金森卻因為愛上了有家庭的人還終究只能獨自品嘗沒有結果的愛情。

她和沃茲華斯最終見面的次數不超過四次,1860年和1880年沃茲華斯兩次去過狄金森的家中,中間1867年或許還有過一次會面。(潘惠霞)

1862年開始,狄金森開始給希金森上尉(Higginson)寫信。希金森在南北戰爭時擔任卡羅來納州黑人第一志愿軍的上尉,從軍隊退役后的他進入文壇,成為了《大西洋月刊》的編輯。狄金森從1862年一直到去世都和希金森保持通信,不僅僅是獲得詩歌創作方面的指導,更多的是尋求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1862年,毋庸置疑是艾米莉·狄金森極其盛產的一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她的感情需要在詩歌中尋找寄托和安慰。

"Why do I love You, Sir? /Because --/ The Wind does not require the Grass / To answer -- Wherefore when He pass/ She cannot keep Her place. / The Lightning -- never asked an Eye / Wherefore it shut -- when He was by/ Because He knows it cannot speak -- / And reasons not contained -- /-- Of Talk -- / The Sunrise -- Sire -- compelleth Me -- / Because He's Sunrise -- and I see --/ Therefore -- Then -- / I love Thee --
“我為什么愛你”,先生?/ 因為 —/風并不要求小草/回答 — 當他經過/她站不穩的原因/閃電 — 從不問眼睛/ -閉上的原因 — 當他來時 —/因為他知道它說不出—/ 理由沒有包含在 —/ — 話語中 —/ 日出 先生 — 奪走了我 —/因為他是日出 而我見到了 —/ 因此 — 就這樣 — /我愛你 —(艾米莉·狄金森)

這一首《我為什么愛你,先生》就生動地描述了狄金森心中對愛的解釋。愛源于天性,沒有原因,愛就是愛了,小草因風而動,再難把持住自己身姿,眼睛在閃電面前不由自主地閉上,這都是愛情不自禁的必然。

If you were coming in the fall/ I'd brush the summer by/ With half a smile and half a spurn/ As housewives do a fly/ If I could see you in a year/ I’d wind the months in balls/And put them each in separate drawers/ Until their time befalls/ If only centuries delayed/ I’d count them on my hand/Subtracting till my fingers dropped/ Into Van Diemen's land/ If certain when this life was out/ That yours and mine should be/ I'd toss it yonder like a rind/ And taste eternity/ But now all ignorant of the length/ Of time's uncertain wing/ It goads me like the goblin bee/ That will not state its sting.
如果你在秋天來到/我會把夏日拂去/半含輕蔑,半含微笑/一如管家婆把蒼蠅趕跑/如果一年后才能見到/我要把月份繞成團/分置于不同的抽屜/以免將時間混淆/如果要耽擱幾個世紀/我將扳著手指數計/直到我的手指落進/亡者的國度里/如果注定此生已了/你我皆如此/我會把它像果皮樣遠遠拋去/而品味永恒的結局/但是現在/這不確定間的茫然/卻如毒蜂般剌我/而不見它的毒剌

《如果你在秋天來到》是我最喜歡的狄金森的愛情詩之一,這首詩同樣也是在1862年左右所作,描寫對愛情的等待與渴望。喜歡她這樣俏皮天真的話語,如果愛的人可以在秋天來到她的身邊,她會像管家婆趕跑蒼蠅一樣把夏日撣掉。很佩服狄金森在愛情等待無果的時候有這樣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不去自怨自艾,不去暗自神傷。她也會茫然,可當她茫然的時候就會直接說出來。

李清照在1101年與趙明誠新婚之后,丈夫趙明誠還是太學府的學生,只有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可以回家,而后他又時常要去外地游學,多則便是幾個月的分別。獨守空閨、思念夫君的易安在這段時間里也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詞,其中《一剪梅》尤為著名: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和狄金森一樣,李清照也是在為愛等待。晚晴著名詞家陳廷焯這樣評價道:“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p>

李清照不食人間煙火般的清高和狄金森充滿生活氣息的俏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說狄金森等待的心情是主動的,那么李清照的等待是被動的,苦澀的滋味更多地是自己內心的承受。縱使父親給李清照提供了一個相較于其他女孩子更為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時代的局限還是讓她恪守女子的本分,再多的思念都要自己承擔,不能怨夫君,更不能怨朝廷。

1103年,李清照19歲,新婚兩年,卻在這一年里經歷了太多。父親李格非因為黨派之爭被革職,朝廷下令:“尚書省勘會黨人子弟,不問有官無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闕下”(倪兒)。她只得離開她的丈夫趙明誠,離開繁華的汴京,搬回家鄉明水居住。剛剛新婚的夫妻便要面對如此漫長的別離,朝堂之上一絲一毫的波動不經意間就影響了這之下無數家庭的悲歡離合。

或許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易安的筆下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閑愁。這是她第一次開始面對人事變遷、殘酷現實,她不知道,這才僅僅是個開端。年輕的她無法預料,從此之后她所要迎接的人生會有那么多的顛沛流離。

到了九月初九重陽節,依然無法與愛人相聚,李清照的筆尖在紙面游走,寫出了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蕭瑟的秋風搖曳瘦弱欲墜的黃花,淡淡的閑愁如今已化為徹骨的相思。”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尤為動情,詞學大師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說,“著末,因花瘦而觸及己瘦,傷感之至”(唐圭璋)。

離愁別緒纏繞在李清照的心中,郁結成團。東方女性和西方女性的差別或許就在此處。很多中國古代的描寫思婦情思的詩詞大抵如此,都是黯然神傷,獨自哭泣,而西方女性追求一種思想的平等自由,期待愛情的到來,并且勇敢地去追求。

隨著丈夫家族的日漸敗落,李清照跟隨夫家離開汴京,她和趙明誠在青州度過了最后十幾年平淡卻幸福的生活。

然而,1127年,李清照43歲,北方的女真族攻破了汴京,宋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總南逃,李清照也和丈夫逃往江南。

1129年,趙明誠在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染病身亡,國破、家亡、夫死的痛全部都壓到了李清照的肩頭。

相對于李清照而言,狄金森并沒有被時代卷攜著前進,不僅是因為她身處在上升時期的美國,不像中國古代王朝強壓在個人身上的力量如此巨大,更因為被稱為“阿默斯特的女尼”的狄金森從1858年之后便很少外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生活、寫詩,和友人維持著通信。

1878年左右,狄金森快50歲的時候,跟馬薩諸塞州的法官奧蒂斯·洛德(Otis Lord)很談得來。洛德曾向她求婚,卻被她拒絕,在經歷了太多人世的浮沉,情感的跌宕之后,她不再愿意被婚姻的形式束縛。(周建新)

I cannot live with You --/ It would be Life --/ And Life is over there --/ Behind the Shelf/ I could not die -- with You --/ For One must wait/ To shut the Other’s Gaze down/ You -- could not -- / Nor could I rise -- with You --/ Because Your Face/ Would put out Jesus’--/ That New Grace
我不能和你一起生活/那將是生命本身/而生命在那邊/櫥柜的后面/我不能和你一起死去/因為我倆必須有一人/ –等著合上另一人的眼睛/你,不能/我也不能和你一起復活/因為你的面容/將會蓋過耶穌的面容/那種新的光芒。(艾米莉·狄金森)

這一首《我不能和你一起生活》并非寫于狄金森的晚年,而是寫于她較為盛產的1863年左右,但是這其中所表達的對愛的認識十分符合狄金森對洛德的感情。狄金森和洛德之間擁有的是柏拉圖式的愛情,這時的狄金森已經沒有當時熱烈的少女情懷了。愛情對她而言是精神的補充,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的愛情也是獨立的,不需要也不應該依靠婚姻的形式存活。(張纓)

而1132年,李清照跟狄金森一樣在年近半百的歲月里遇到了一個叫張汝舟的男人。他是弟弟官府的同僚,愛好詩詞書畫,看起來也儒雅有風度。張汝舟長時間出現在李清照身邊,給她溫暖的關懷、體貼的照料,喪夫三年的易安也會有些許心動吧。

一個風燭殘年、飽經風霜的女人,只要有溫柔的手愿意愛撫她傷痕累累的靈魂,便就再無他求了。張汝舟剛好在這樣的一個時間出現了,和狄金森不一樣的是,李清照決定嫁給這個男人,更不一樣的是,她看錯了人。張汝舟只是為了李清照珍藏的書畫和金石玉器才百般討好她,婚后便換了一副嘴臉,時常打罵她。

在那個年代,張汝舟仗著女子狀告丈夫犯法的規定肆意妄為,殊不知李清照哪里是平凡的女子,就算天下人皆不敢為,她也會為了自己的尊嚴義無反顧地去做。冒著牢獄之災,李清照狀告張汝舟并要求離婚。

經歷了這么多人生風雨的李清照看透了一切,也看淡了一切。當年嗅過的青梅,仿佛還隔著幾十年的時空在舊屋的門房里飄著酸甜的香氣,可一回首,如今的李清照已是孑然一身。

下面這首《聲慢慢》是李清照晚年最有名的詞之一,不僅因為疊詞的韻律朗朗上口,更是因為愁緒像冬日的海水一般冰涼徹骨,痛入心扉。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愛情于她,是遙遠的無法觸碰的回憶,她于愛情,也是絕望了的。

她終究和狄金森不同,狄金森的生命里愛情不可或缺,但婚姻卻沒那么重要,獨自生活也未必那么愁云慘霧。而李清照生活在禮教嚴明、道德的條條框框禁錮下的中國宋代,一個女人沒有丈夫就像沒有了可以依靠的天。喪夫對尋常女子而言是致命的打擊,而對李清照這樣的奇女子來說,也未嘗不是命運無情的打磨。終其一生所尋覓的親情愛情,如今都已隨風而去,日暮黃昏,細雨梧桐,點滴落在心頭的是雨水還是無聲的淚水,又有誰能說得清呢?

李清照和狄金森都是各自國家才冠一時、文采斐然的女詩人,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美國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稱“狄金森的詩歌描繪的是一幅靈魂的風景畫”,我國著名的文學研究家錢鐘書談到一個狄金森詩中常見的主題時說,“如愿償欲必致失望生憎……美國女詩人埃米莉·狄更生所謂‘缺乏中生出豐裕來’(a sumptous Destitution)者是……眼饞滋慕,腹果乏味,其詩中長言永嘆焉……”(艾米莉·狄金森)。

而李清照是季羨林眼中的“一代詞宗”,是郭沫若筆下“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楊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海曉紅)。

對于愛情的期待與掙扎,甜蜜與苦澀,東西方女性的認識原本就因為文化差異存在不同,而李清照與狄金森更因為自身經歷的千差萬別,在詩歌中詮釋的愛情也展露了不一樣的容顏。狄金森的細膩情思,是“他用手指摸索你的靈魂,像琴師撫弄琴鍵”(艾米莉·狄金森),李清照不可抹去的家國情懷,是“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唐圭璋)。

愛情上的失望給了狄金森漫游于自己靈魂世界的契機,而時局的變遷、命運的顛沛流離讓李清照對愛情、人生的認識更加深刻。她們都是因為有過苦痛的經歷,才最終可以蘊育出動人的詩篇。

參考文獻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詩歌與書信選集[M]. 蒲隆,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0.
艾米莉·狄金森. 狄金森詩選[M]. 江楓,譯.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2.
海曉紅.李清照詞傳[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2013.
倪兒. 李清照詞傳:溪亭日暮的飄零絕唱[M]. 上海:文匯出版社, 2012.
潘惠霞.英美文學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唐圭璋. 唐宋詞簡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張纓. 內省虔敬激揚 —艾米莉 ·狄金森詩歌的心靈尋跡 [ 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3, (3).
周建新.艾米莉·迪金森獨特的生活[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1996( 1)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63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7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305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62評論 1 311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27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93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1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5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8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9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6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7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0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紅藕香殘玉簟秋——千古詞宗李清照(上) ---公孫尚 仲夏,初秋,殘花輕上,濃墨滿園。讀著宋時的詞字,學著他們落筆...
    公孫尚閱讀 2,801評論 1 40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
    孔慶羽閱讀 1,504評論 2 18
  •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位傳奇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
    魔力學院閱讀 1,148評論 0 4
  • 一周的假期過去了,今天開啟上班模式,一大早,女兒就醒了,給她穿好衣服后,媽媽已經做好飯了。我的老媽一直是我眼中最...
    Jane_68d9閱讀 144評論 0 1
  • 姓名:陳芬 公司: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寧波盛和塾《六項精進》224期學員,利他二組學員 【日精進打卡第189天】...
    龍芬浩閱讀 20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