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客人問學生,你是誰??鬃拥膶W生說,我是孔子的學生。那人一聽很高興,問,那太好了,我能不能問你一個問題??鬃拥膶W生說,請問。那個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個季節?
孔子的學生說,很顯然啊,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那人說,不對,有三季。他們爭辯了起來,最后約定,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孔子的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想,我肯定贏定了。正巧孔子從房間里出來,看到了爭論的兩個人。 學生很高興,說,老師,一年有幾個季節。
孔子看了他一眼說,一年有三個季節。 學生快嚇暈了。那人見狀說,磕頭磕頭。于是,學生磕了三個頭。
那人走了之后,學生問孔子,老師,一年有四個季節,您怎么說三季。
孔子說, 你沒有看到,剛剛來的那個人全身都是綠的,他是什么,他是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沒有見過冬天,那你跟他講有四季,有什么用。你同意他說有三季,你吃點虧,磕三個頭。但節省了時間。
夏蟲不可語冰,你跟夏天的蟲子討論冰,這本身就是你糊涂。
那這不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你見人不說人話,那不是鬼話連篇嗎?那你見鬼不說鬼話,那還怎么溝通呢?
我們都搞錯了,這不是投機取巧,是隨機應變。只要你會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我很多朋友說,遇到一些不講道理的人太生氣了。但是聽了這個故事不會了,因為這個世上“三季人”太多了。
當你控制不住要發脾氣時你告訴自己,“三季人”,你就心平氣和了。你在哪都會遇到“三季人”,越是不懂,講話聲音越大,凡是聲音越大的那個人,越是不懂的那個。
你懂,你聲音那么大干什么?
——百家講壇
你可以看到,越是行為幼稚的人,越是用大聲、甚至哭喊來訴求自己的不滿與渴望。
心理學講,一個人憤怒、沖動其實是脆弱的表現。他感覺自身的某些東西被侵犯,所以產生防御機制。
越是成熟的人越能通透的想明白,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時候我們生氣就是因為事情沒有按照我們的意愿去做,而別人對我們生氣,也是因為我們沒按照對方意愿去做。
因為感同身受不存在,所以矛盾存在很正常。親密關系矛盾存在,所以溝通才顯得格外重要。但感情里面不需要太多道理。和父母上級也不需要太多道理。
心平氣和的讓步或者心平氣和的沉默吧,在你生氣的時候你就想想“三季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