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的奇葩在于,你已經忙到爆肝,卻還有人和你爭辯。他們只講他的道理,卻不顧所爭論的話題毫無意義。
他們像蒼蠅一樣,嗡嗡亂飛,無所顧忌,畢竟,他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俗稱:三季人。
就像你在大城市,雖是城市里的孤兒,但能力增值快、資源聚集、得天獨厚的其它便利條件,讓你覺得努力其實并沒有那么辛苦。然而,沒有體驗過這些的人,卻總是無數遍地爭論,告訴你:“你說的那些大城市的東西,沒那么重要,趁年輕趕緊回來,安穩地過著小確幸的日子就得了?!?/p>
我們不反對小城市的安逸,但對于你未體驗過的生活,我們也不想去做無謂的爭論。
畢竟,這世界有太多的三季人。
1
身邊的三季人
朋友Alex,昨天在微信上,感謝我跟他講了三季人的故事,讓他成功的避免了一次無意義爭論。
Alex身邊有一個奇葩同事,每次不管Alex說什么,不過三句,這個奇葩人,總會接一句:"XX,這個我知道。"
就像昨天,Alex正在說:"我最近在看一個虛擬幣--LTC,采用區塊鏈技術,但是我不太看好它……。"Alex話吐沫星子還沒落地,就聽到旁邊插來一句:
"虛擬幣啊,我知道,但是你說的那個萊什么幣,我很看好啊,你不懂就別瞎說啊"。對方真的就是這么低情商的回了一句!
Alex想懟回去,但他冷靜了三秒,心里默念了3遍:"三季人、三季人、三季人",心里慢慢平復下來后,畫面轉變為,Alex掛著招牌式微笑,跟對方說:"嗯,我還不太了解,我就不說了。"
聽完他講完后,我笑著回了一句:"對,你個四季人"。
Alex了解LTC已經大半個月了,看他的社交圈80%都是關于它的信息,無論分析結果如何,都是他學習分析得來。而奇葩人,一個LTC的全稱都講不出來的三季人,稍微一分析就知道是怎樣的情況。
對一個成年人,會遇到越來越多的爭論,也會越來越討厭和別人爭論。顯得自己多博學似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世界觀,干嘛非要讓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非得讓別人屈服于自己,這樣有意思嗎?
如果遇到無意義的爭論,撕逼、抬杠,別怕,心里默念三遍:"三季人,"把對方當成三季人就好!
2
視野的差距,季節的缺失
不可與夏蟲語冰,當你的智商無法拯救對方時,請放棄。
有一天,一個客人來請教孔子的一個學生,問
"一年到底有幾季"。
這個還用問嗎?四季,春夏秋冬四季。
那個客人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學生反駁,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四季!
客人越爭論,聲音越大。
最后兩個人約定說,如果是四季,我向你磕三個頭。
如果是三季,你向我磕三個頭。
這個時候正巧,孔子從里面出來,學生高興的跑過去問孔子:"老師,一年有幾季?"
孔子在里面就聽到他們的爭論,不假思索的告訴學生:"一年有三季。"
學生快嚇昏了,又不敢問,客人在旁邊聽完連說快來磕頭磕頭。
他就乖乖地磕三個頭,客人走了以后,學生就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說三季?"
孔子說:"你沒有看到,那個來的人全身都是綠地,他是什么?他是蚱蜢。蚱蜢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它從來沒有看過什么冬季,那你跟他講到死都沒用。
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三季,你吃點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這個故事,不管它是真的假的,對我們都非常管用。只要你會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講理、亂表意見的人,會生氣,現在我不會了,我心里想:”三季人“,我就沒事兒了。
任何事情當你要發脾氣,當你思路不穩的時候,想想這個故事,想想三季人,你就心平氣和了,畢竟,這個世界上三季人太多****。
還有,很多時候越是不懂的人,講話聲音越大。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凡是那個聲音最大的人,可能就是最不懂的人,不然,你懂,你講話聲音那么大干什么?
你跟夏天的蟲,講什么冰。那是你糊涂,那這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你見人不說人話,豈不是鬼話連篇嗎?
你萬一有一天,真的碰到鬼,你不講鬼話,你怎么溝通呢?
認知不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個絕對不是投機取巧,這個是隨機應變。
3
觀點的不同,背景的差異
我問:什么是“哲學”?
你答:什么是“是”?
最怕,你在講西,他卻在講東。
今年3月初,一個男子在地鐵中辱罵并推搡的視頻引爆網絡。
這個男生對著兩個女孩出口成臟,在女孩報警時,奪走手機,地鐵到達健德門,男生在地鐵關門的瞬間將女“扔”下車。
事后,男子解釋他的“暴怒”時因為那兩個女生過來要我掃碼,擺了幾次手意思拒絕,然后還一直讓掃。這些所謂的掃碼創業者,明白人心里自然清楚,和地鐵上乞討的幾乎一個性質,這種創業的一旦利用你的善意就TM賴這不走了!
后續大家們不甘寂寞,一些人對男子感同身受,持有相同的觀點,這些地鐵里自稱掃碼創業,在乘客再三拒絕后,還糾纏不清的行為,是很令人反感,受到懲罰。
于此同時,認為男子的‘暴虐行為’,再三拒絕不行,可以再四、再五拒絕啊,將人推下去的行為,更應該受到責罰,持這種觀點的人也很多。
當他們兩派在網上大幅度的爭論時,前者說的是“哲學”,后者卻在解釋“是”,你能說到底是前者對,還是后者贏嗎?包括網上各類明星八卦熱點事件的粉絲互掐,都是這樣的對話形式。
造成這種觀點差異,必然是人生背景不同。這里的背景可能是讀過的書、也可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就像三季人只經歷春夏秋,四季人經歷春夏秋冬,才會造成不一樣的認知。
對方跟你的都不是同一個背景上,咱就別講了,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為數不多的精力,不會有更多的收獲。
S叔說,沒事不要隨便約飯,在我看來,想開點兒,沒事兒不要瞎跟不同觀點、背景的人爭論,除非,你的時間不是怎么值錢,才會有時間去做無謂的爭論。時間,才是你最稀缺的資源!
4
三季人 or 四季人?
在我和Alex看來,奇葩同事是三季人;
在奇葩人的眼里,或許Alex才是三季人。
然而,只有四季人更清楚什么是三季人。
四季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身不足,繼而奮力十足,完善自己的認知,當遇到無意義的爭論時,會是主動抽身離開的人。
而大多數三季人,僅憑借自己的簡單認知,對爭論不依不饒,耗盡你的時間和精力,也要爭出個勝負。畢竟有些蟲子只活得過三季,他們不知道冬天的存在,跟這樣的蟲子爭論冬天是否存在,沒意義。
慢慢的,我們從一個嘴皮非常利索,善于吵架得孩子,變成了一個在所謂的‘外人’面前不愿說話的內向人,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跟你不同背景,認知不一樣,再多交流也是無益。這時,如果能被對方當成三季人,也挺好,可以互不干擾各自的頻率,各自離開,遠離爭論現場。
學會隨機應變的我們慢慢成為讓別人心理舒適得少年,耄耋之年也會成為一個海納百川,大愛無疆的老人,這一切實現之前,我們都要學會認識和鑒別出哪些是三季人。
不要指望一兩句話就能說服一個頻率、認知不一樣的人,當別人告訴你一年有三個季節是,點點頭就好,繼而遠離它。
畢竟,不可與夏蟲語冰。
最后,爆個料,當你看到知乎上那句常見的“對方解釋不過就不鳥我跑了”的話時,記得追過去看看那些爭論的內容,你會再次發現,大多數的情況是,發這句話本人太SB,對方懶得理他和解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