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得一支生花筆
傳說在南北朝時期有個文士,雖然很用功但是才華并不出眾,終于他的努力感動了天上的神仙,一天晚上入得夢來,送給他一支神筆,從此這個文士名篇佳句源源不斷,一發不可收拾,這就是成語“妙筆生花”的由來。
我想每個教語文的老師估計都想弄一支這樣的筆送給自己的學生吧?童話故事和傳說總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弄不來這樣一支筆,我們就想辦法幫孩子修得一支生花筆!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堅信“書中自有生花筆”?!稄摹靶 弊x到“大”》尹建莉老師的書給了我啟迪:閱讀對于寫作來說,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
效果并不理想,孩子們給我的感覺是讀書很大程度上更是一份任務繁重的作業。
一開始我以為是家長認識不夠,后來聊起來發現不是家長認識不夠,而是家長認識太“夠”了:可以用四個字形容“費盡心機”!
我驚訝于她的細致:第一遍讀完要知道講了個什么故事;第二遍讀完要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同時要畫出文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并仿寫一段;第三遍讀完要說說自己曾經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時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聽完之后我有一種誰讓我讀書我跟誰急的沖動。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如果這樣讀下去,我相信每天晚上的讀書時間于他而言不是享受而是一種折磨。更別提自己課余時間主動讀書了。所謂的好書不厭百遍讀,估計在這個孩子這里是行不通了。
“他愿意讀么?”其實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了答案.
“別提了,現在一說讀書就惱,每天也就是勉強完成你說的讀書任務”可以看出這位家長是真的著急。
“孩子在讀書的時候你在干什么?”
“我當然是在旁邊看著呀,要是不看著他一定會偷工減料!”
媽媽和孩子都太不容易了!
看來教育要靠家長配合,更要靠學校給出明確的指導方向!
我在班級群里下達了明確“指令”:每天晚上讀書,只是單純讀書,只需家長打卡說明孩子讀了什么書,讀了多長時間即可,不許做額外要求。
閱讀要求一出,孩子們很高興,可是問題又來了,很多孩子真的是開始應付,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雖然知道欲速不達,但是心里真的是著急。這樣下去這支“生花筆”何時才能到手?
培養興趣是關鍵:我把自己孩子讀的一些比較有趣的書帶到學校,哪個孩子能快速完成課堂作業我就會獎勵他讀“老師”的書。孩子們都以讀到“老師”的書為榮,適當“饑餓”是必不可少的,每次下課我都會把書收回,不管孩子看到多么精彩的地方!
僅僅這樣還不夠,我在班里給孩子們讀書,鄭淵潔老師的《五個蘋果折騰地球》真的是一本超級好玩又有意思的書,每天課前五分鐘是閱讀時間,我發現這五分鐘是孩子們最認真的五分鐘!有按耐不住的孩子就自己買來讀了,慢慢的班里其他孩子也開始讀,這本還沒讀完,我又開始在班里讀給孩子們讀《丁丁當當歷險記》......終于讀書不再是一件家校孩子三者痛苦的事情。 閱讀是一朵花,量到了,就會發生質變,絢爛綻放。?
一個從閱讀中“傾聽”了眾多智慧語言,接觸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思想,價值觀都將更加完善。有了“大技”那些拋開閱讀所講的種種“小技”自然不請自來。當然,這支“生花筆”也就手到擒來。
拿起一本書,播種一顆種子,孩子最好的修煉過程就是閱讀,潤物細無聲的滋潤著他的潛能,總有一天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手中的筆早已不知在什么時候發芽,開出來芬芳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