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體》第13周分享的主題:拖延癥
什么是拖延?
我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拖延?
我們怎么對待拖延才能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呢?
古典老師說:
拖延是一種狀態,并不是一種真正的疾病。
所有的拖延都是推遲,但并不是所有的推遲都叫做拖延。
只有當一項推遲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時,才能稱之為“真性拖延”:
一是后果有害;
二是本可以避免。
比如,你原本是晚上八點的飛機,你完全可以在六點出門,正常的趕上飛機。然后,你各種收拾,包括收拾那些上飛機并不需要帶的物品,然后時間過了七點你還沒出得了門,最后,你一路狂飚到機場,只能望機興嘆。這就是后果有害,可以避免的拖延。
但是實際生活中,是不是拖延我們需要據前因分析做出真正的區分。
拖延存在有四種情形:真性拖延、合理推遲、必要推遲、應該斷舍離。
比如,為了工作你必須考證,能用的備考時間就是下班之后在家到睡前以及周未的時候,離考試只有兩個月,你把握好時間完全可以成功備考,然而,你不僅沒有減少不必要的外出約會逛街等活動,反而為了給自己找個不看書的理由更加多的外出活動。考前三天你連夜準備,然依然掛科。這就是真性拖延。
假如當下時間的確比較忙,你發現工作對這個證書的需要完全可以放到來年,那么你把考證的事情往后放,這叫合理推遲。
眼下工作非常忙碌且重要,常常不斷的加班,雖然考證對于工作眼下也非常急切,但是工作的更重要,你無法兼顧考證,雖然沒有證書會對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這個結果無法避免。這叫必要推遲。
假如,靜心分析后你發現工作并不需要這個考證,你只是一時心潮,想要去考而已,現在又加班忙于工作,那么這個時候最佳的行為就是“斷舍離”。
所以,我們需要區分什么是真的拖延,同時我們也需要分清拖延描述的都是行為,不能說“我天生就是個愛拖延的人”。你只是“在某些領域更容易出現拖延狀態”罷了。絕大部分人都可以通過練習讓自己的拖延降低到能愉快生活工作的程度。萬事都拖延和零拖延的人不存在。
那么我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拖延呢?
總的來說兩大方面,一方面來自人類的基因基礎。一方面來自當下發達的現代社會。
很多學者深信拖延曾在人類發展的某個階段保護過人類的生存,所以做為基因一直留存在人類的意識中。
現代的社會又存在著較多的誘發強化拖延的大坑:分工細化、系統復雜反饋過慢、結果導向忽視過程、網絡隨時的吸引等等,天生基因加后天沃土——拖延現象就成了現代人爆發性增長的“通病”。
對我們造成危害的,不僅有拖延的后果,還包括后續的 “情緒稅” ——有人是拖延之后特別自責;有人是貼上標簽以后特釋放——原來是因為我有病,不治了——這些負面情緒,危害更大。
面對這一切,我們怎么辦?
1.接納。“我都能發覺我在拖延,太好了,有進步。”
2.試著和自己講講條件,設定執行意圖,
假如我拖延了,那么我就好好享受這20分鐘,
假如我已經拖了20分鐘,那我就工作5分鐘。”
循環幾次,你就可以做“該做”的事了。
3.嘗試向拖延請教,試試 “心理位移” 的自由書寫方式。
什么是“心理位移”的自由書寫方式,照著下面的的文字書寫就是了。
第一行你可以這么開頭:
我開始拖延,是因為……這教會我……
然后寫完以后,另起一行寫同一個事情,不過這次要換第二人稱:
你開始拖延,是因為……你學習到……
然后寫完以后,再另起一行,這次用第三人稱寫這件事:
他開始拖延,是因為……他學習到……
寫完你就會慢慢理解拖延背后的很多心緒,情感上也能理解了。
于是,我們會開始接納拖延、去哄哄拖延、學習拖延,這個拖延自然就會沒了。
充實快樂的工作和生活是我們戰勝拖延的最終目標,所以,不再拖延的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是60分戰拖。兩個核心心法:1、降低啟動難度,2、提高行動動機。我們的準則是開始比行動更重要,完成率比完成度更重要。
我常常寫課,最為痛苦的一個情形是往往不滿意自己的課程設計而久久不能下筆。“世界最爛法則”給了我醍醐灌頂的啟發。當為了追求完美寫不出來時,就對自己說:我允許自己寫出世界上最爛的課程,然后,哈哈,是的,但寫無防。如果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二分之一,那么爛的開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多么精典,你看我已經沒有難度的動筆了,這就是準則一,開始比行動更重要。
游戲之所以吸引我們,是因為通過人為的設計后,游戲的開放、互動讓我們有“自主”感;持續提高的難度讓我們有“勝任”感;而打怪途中隊友的互動,則讓我們產生情感“關聯”。同樣,通過自我設計我們可以實現將“我必須做”變成“我想要做”,提高行動的動機。
如何提高行動的動機,古典老師也給出了一個具體的方法:做一件事之前,停下來,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我的能力足以 勝任 要做的這件事嗎?我該如何提高能力或調整指標,讓我自己平和有信心?
2.我做這件事是不是 發自內心 ?是自我的決定還是外部影響?如果不得不做,我能主動選擇從中 學到 些什么?我可以 主動創造 哪些新奇的嘗試?
3.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如何與喜歡的人產生更多 鏈接 ?
通過三問發現這件事中新奇的有挑戰之處,調動自己的好奇心,把做事的外部要求轉化為自己的內部需求,從而提高行動力。
最后,三個更加具體的方法戰拖:
1.謝天謝地我滾了
別和拖延對抗,盡快物理隔絕。明天要考試,桌子還沒收拾怎么辦?不收拾,直接滾到圖書館看書。第二天滾到考場參加考試。
2.改變計時方式
將截止日期的提醒設置成“距離截止還剩X天”,“距離下一個任務還有XX小時”甚至“分鐘”。
3.寫《我的拖延日記》,將你拖延的理由背后的心理活動悉數寫到稿紙上,你寫完了,也就沒了拖延的理由,又可心滾去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