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結構
八年級上冊結構
建議:特別關注單元導語的研讀和學習
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
接近七年級學校、家庭生活拓展到社會生活。
從兩方面讓學生體驗社會生活:一、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親社會行為。二、社會現實角度,包括現實生活和虛擬生活(網絡生活),全面認識,從而理性參與、如何過好。
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
第二單元采取總分方式:總-規則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分-道德(尊重,希望孩子能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或社會公德)和法律(從認知層面引領孩子認識違法與犯罪,希望孩子能做遵守者、執行者)兩個方面規則。
行為導向:遵德守法
第三單元 勇擔社會責任
引領孩子在尊重規則基礎上了解自己的責任和要勇于承擔責任、奉獻社會、關愛他人,養成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
第四單元 維護國家利益
第四單元在前三單元基礎上上升到國家層面。
從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引領孩子對國家安全、安全觀有個總體認識,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國家發展三個角度認識,引領學生全面看問題、要有擔當和責任意識。
教材結構
每單元既有行為指向,又有價值導向要求。
八年級下冊:法律教育專車
第三單元提高學生政治認同感、國家認同感。
八下教材落腳點:法治意識和法治信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二、教材特點
八年級上冊教材體現邏輯性,孩子認識的邏輯性和教材呈現的邏輯性。
下圖是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初中還在研究中:
教學中要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必須要在備課中考慮體現。
三、教材內容
活動設計:思行并重
情境、資源:豐富深刻
明確教材立意,要求厘清:1.有哪些觀點;2.單元每一課時導向;3.教材六個欄目的編寫和設計意圖,每個欄目的功能是什么,如何用;4.品德習得規律中的體現;
備課中用好兩圖:教師用書中的思維導圖和思維演進路徑圖
要求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真實想法,在教學內容選擇呈現生活實際。
建議:用好身邊的事例,講好中國的故事。
例:《法治在線》4分鐘的片頭對中國法律體系作總體介紹,可作憲法這單元的前言。
例:對教材欄目意圖進行分析,明確在哪些地方使用,本節課突出哪一個或幾個欄目。
對教材觀點分析,明確是基于什么活動形成的。
德育課的目的:明禮導行,培養人。
教學落腳點在行為層面,滲透核心素養:公共參與、法治意識、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既要看到成就,又要看到問題,要看解決問題的系列措施,看到措施的成效,對處理問題充滿信心)。
總體而言,八年級教學要遵循生活化理念,遵循邏輯思路。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