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無用之事,過意想不到的人生

前幾天晚上路過一個小書攤,隨手買了一本書,是蕾秋·喬伊斯的《一個人的朝圣》。

男主人公哈羅德是一位退休工人,在釀酒廠工作了四十年,期間沒有升遷,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他跟妻子關系冷淡,過著平淡乏味的生活。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來自以前的同事奎妮的信,奎妮說自己罹患癌癥,將不久于人世了。哈羅德寫完回信以后打算在就近的郵筒把信寄出,結果他越走越遠,越走越無法停止。終于,他決定徒步從英國西南端走向東北端,幾乎橫跨英國。他堅信只要他能走過去見到奎妮,奎妮就能戰勝癌癥活下去。故事的最后哈羅德真的到達了貝里克郡,與奎妮見了最后一面,只是奎妮還是去世了。

起初,哈羅德的行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包括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甚至認為哈羅德有精神疾病,還為此去咨詢了醫生。他們都認為哈羅德試圖通過徒步的方式去看望奎妮以拯救奎妮的想法非常荒謬,可以說這對于一個垂危的病人來講毫無作用。的確,奎妮最終還是難逃死亡的魔爪。

但是令人驚喜的是,哈羅德在徒步的過程中漸漸拾起了失去的愛人的能力,不再糾結于命中的得失,也慢慢敞開了自己塵封已久的內心,重要的是,他與妻子重新找到了靈魂的契合點。可以說,恰恰是哈羅德的“無用之旅”,使他有機會回望自我淬煉的疼痛,進一步貼近生活,與自己、與他人和解。

也許,這世上有很多被稱之為“無用”的事情背后都潛藏著不可捕捉的能量。如果我們為心之所向的生活保留一點時間,會不會有意外的驚喜呢?就我個人經歷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我第一次寫稿子在荔枝上錄節目的時候,我媽問我,做這個有什么用呢?

我第一次把自己寫的文章放在公眾號的時候,朋友問我,你是想把公眾號做成大號拉廣告賺錢嗎?我說:“你看現在大號那么多,哪里還有新晉公眾號的容身之地?而且你看我寫的東西,不雞湯,不蹭熱點,不標題黨,怎么可能會火呀?”朋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后問我:“那你做這個有什么用呢?”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就是想做這些事情而已。

我總覺得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像這荒蕪生活里的一點生機,它躁動著,并且為這蒼白的生活填充顏色。生活無處不在,當下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生活,但是重復是它的主色調。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在《朗讀者》中說過這樣一段話:“生命不在于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讓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生命的長度大概就在于記憶的長度吧,而我們所做的無用的事情若出于自己所愿,那在某種程度上就延長了我們的生命。

可是最近經歷了幾次面試以后我才發現,這些無用之事除了豐富我們的記憶外,還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前幾天我去一家教育類出版社面試,面試之前經理跟我強調必須要帶作品,我索性就把公眾號上之前發的幾篇文章打印下來帶了過去。一開始,我感覺負責人對我不是很滿意,她說:“我覺得你的履歷太單薄了,你是應屆生,沒有相關工作經驗,而且你的專業跟教育關系不大。要不你先看看我們公司出版的作品吧。”

我心想這個工作肯定泡湯了,小心翼翼地接過負責人遞過來的雜志,翻過幾篇文章我大概了解了教育類文字寫作的規律,我試著問道,咱們公司是不是對邏輯要求比較高啊?比如這一篇,就是按照什么什么思路寫的。

我抬起頭看見負責人的臉上突然有了笑意。

“看來你悟性挺高的呀,這么快就看出來文章的架構啦。你帶作品了嗎?”

我忙把文章拿給她看,她看完后說:“我覺得你的文筆挺好的。無論你以后是否在我們公司工作,我希望你都能保持這樣的文筆并且不斷進步,這是你的特色,也是你的優勢。”。

后來我又去了一家小有知名度的雜志社面試,主編說,我看你有在荔枝上做節目,我們跟荔枝剛好有合作,這方面你應該上手挺快的。五天以后,我收到了這家雜志社的入職邀請。

在踏入北京之前,我對自己充滿了懷疑,我學歷不高,不會琴棋書畫,唱歌也走調,我經常做的事情好像都沒有什么用。簡言之,我沒有一樣拿得出手的技能。我總說我要單槍匹馬闖蕩北京城,可悲的是,我連“槍”和“馬”都沒有。我曾經想象過無數次被拒絕的場面,卻從未想過我所做的無用之事,有一天會成為使我稍有競爭力的武器。

我很喜歡一部法國電影,名字是《刺猬的優雅》。米歇爾太太是一個外貌臃腫粗糙的看門人,她故意向人展示邋遢粗魯的面貌,宛若一只不可接近的刺猬,周邊的貴婦甚至都不愿意用正眼瞧她。但是在自己的小房間里,她會沏上一杯茶,緩緩打開一包黑巧克力,一只叫列文的小貓懶懶地臥在她的腳邊,而她的身后,是一間盛滿書籍的密室。她愛看電影,尤其是東方電影,含蓄的東方文化時常與她有意關閉的心發生碰撞。

就米歇爾夫人的處境而言,她只要認真盡到看門人的職責、隨著大家看流行的電視娛樂節目,日復一日地度過余生就足夠了,她掩藏起來的精神構筑活動看似毫無必要。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她獨自享有的生活讓她粗糲的內心變得細膩,讓計劃自殺的小女孩重新擁有活下去的欲望,也讓日本富商小津格郎對其一見傾心。

原來,這么多目前看來毫無用處的事情,會在無法預知的時刻迸發炫耀的能量。在那一瞬間,我們從旁人的肯定中突破對自我認知的局限,也無意中散發了超乎想象的熱量。

有時候,恰恰是無用之事使人將過去、現在與未來區分開來,使得當下的生活更為充實有趣。當然也許有人說我就只愿意活在現時現世,有用的事情我做,沒用的我不做,這當然也可以。只不過,在自我限定的封閉狀態下生活,似乎不是太有趣。所以,喜歡做什么就做什么吧,管它有用沒用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誰打開了我的門 哈羅德從睡夢中驚醒,發現四周的墻壁受損嚴重,床墊也不如之前的柔軟,腿上傳來的肌肉酸痛感明確的告...
    久本閱讀 2,173評論 32 49
  • 《奎妮的情歌》 唐小茴并沒有想到《一個人的朝圣》還有姐妹篇,更沒有想到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它看完。 這是一封寫給哈...
    唐小茴閱讀 414評論 0 1
  • 只不過是把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但我一直很驚訝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困難。 ...
    Tearsweet閱讀 873評論 3 12
  • 那一刻正如悶熱無風的夏天里終于降下了一場涼爽的雨。 “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藥什么的。你一定...
    麥先生VBA閱讀 765評論 0 0
  • 今天接著昨天的內容講身體的掌控。 分段來看。 1.physician 醫生 【尤美,正式】 2.cram 塞滿 v...
    然媽Miya閱讀 324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