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很多民間傳說,志怪小說細思起來是很毀三觀的。
男主大多是書生或者農民,然后憑著才華啊善良啊孝心啊正直啊或者根本不知道是什么鬼的東西就被白富美女主看上了,比如董永和七仙女,牛郎織女。
董永要好一點,牛郎特么地就是個渣??!偷窺妹子洗澡!拿走人家衣服!制造各種邂逅!試想如果是在現實生活里,一個窮屌絲使出這種無恥手段來追妹子他能成嗎?我簡直要懷疑是不是因為牛郎對織女做了什么。
孟姜女哭長城也是一個緣起于偷窺的故事,看這一段:
時值暑月,范喜郎蹲在樹上本來熱得難受,又眼見這般情景,急得一聲咳了出來。池中人聽到男子咳聲,一時手忙腳亂。先是折荷遮身,后才穿戴齊整。侍女找來長篙,朝樹上猛打。范喜良下得樹來,面紅耳赤,喃喃道:“吾未見也,吾未見也。”孟姜女瞥見其窘態,令侍女問明緣故。范喜郎將逃役躲差之事一一相告。孟姜女聽后十分同情,觀他儀表堂堂,舉止端正,況且荷池露身,傳出不雅,自己又值“當嫁”年齡,不覺春心萌動。于是稟告父母,道出心曲。后經雙方父母同意,便準備在姜家成親。
舉止端正?從樹上被打下來這也叫舉止端正?如果說要嫁不是因為被偷看了,我只能感嘆范喜良絕對是非常非常儀表堂堂。新婚后三天范喜良就被抓去修長城了,于是我們的孟姜女開始了漫漫尋夫路,最后不愿嫁給范喜良的終極boss秦始皇,投海而死。
一切就因為被個陌生男人偷看了裸體,這姑娘多可憐。
說白了,不就因為古代中國那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破玩意兒觀念在作祟么?
說是流傳下來的愛情故事,愛情在哪里?我實在看不出。
中國的傳說,男主大多過于臉譜化,形象很不豐滿,從頭到尾就是女主像個神勇的鋼鐵女戰士在沖鋒陷陣。比如白蛇傳里的白素貞,聊齋里面的各種花狐鬼妖,為了木頭一樣的男主損耗法力甚至丟失生命。而這些男人永遠都是把愛情掛在嘴上說說而已,軟弱無力,沒有什么實質的行動。
也有稍微豐滿一點的男性形象,比如薛平貴,妥妥一鳳凰男。王寶釧也真是不孝,她很了解那男的么,到底是為什么啊,跟家里人翻臉要死要活地要嫁。擱今天一普通姑娘要嫁乞丐爸媽也會反對啊,何況王寶釧還是白富美級別的,然而她爸媽卻被塑造成了惡的形象。乞丐最后娶了公主當了皇帝走上人生巔峰,這才想起回去找找糟糠之妻,還要試探人家忠不忠誠。Woc大哥你18年有給你老婆一點音訊嗎,而且你自己早就出軌了,到底有什么臉面再去試探人家??!就是可憐王寶釧了,死得很是時候,成全了薛一世英名。
還是賈母總結得好:
賈母笑道:“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 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小姐都知禮讀書,連夫人都知書識禮,便是告老還家,自然這樣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眾人聽了,都笑說:“老太太這一說,是謊都批出來了?!?/p>
賈母笑道:“這有個原故:編這樣書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貴,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污穢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魔了,他也想一個佳人,所以編了出來取樂。何嘗他知道那世宦讀書家的道理!別說他那書上那些世宦書禮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們這中等人家說起,也沒有這樣的事,別說是那些大家子??芍侵a掉了下巴的話。”
相比之下,外國傳說里,男性總是作為冒險者的形象出現。很多套路是王子去解救公主,或者男主踏上旅途,雖然路上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幫助,但總歸還是在冒險。外國傳說里常出現的王子與公主,騎士與美女,在中國傳說里,幾乎是不存在的。可能是因為古代中國總是富饒安定,而古代歐洲常年動亂,所以一個崇尚安穩,一個喜歡冒險吧,只能說地域確實對觀念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