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放假回到家也有一些朋友會約我出來,有高中同學、初中同學也有一些兒時玩伴。但我,總是以各種不同的理由婉拒,也不是不喜歡這些人,只是覺得多多少少都會有那么點兒“尬”。
? 尬,這個字眼,最近還是比較流行的。顧名思義,也就是尷尬的意思。現在這個社會太多人的害怕尷尬,說話怕尷尬、做事怕尷尬,就連點個菜可能也難免尷尬。但保守點來說,尬,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因為,選擇權在自己手上。
? 我不喜歡讓自己處于那種很被動、尷尬的局面,所以我選擇不去參與那種局。就是打心眼兒里,感覺跟這些人聊不到一起去,在一起莫名的會很緊張,不舒適,很拘謹。
? 以前我在一些同學眼里是一個很擅長交際的人,靠著自己的那么一點兒小幽默和小才智來獲取大家的贊賞與青睞。其實我心里知道,我只不過是在取悅這些人。我,并沒有發自內心真正的去接受她們。我跟這些人的聊天內容并不深,只是比較會開玩笑,逗大家開心。我所做的一切也無非是想為了大家證明,我,還挺不錯。說白了,也只是虛榮的一種表現方式。當然,我并沒有覺得虛榮是一件壞事。利用得好,會是一件好事;但利用的不好,那情況就不一定了。虛榮心有的時候會是一種動力,但是也有可能會讓人感到疲憊、厭倦。就像我,和一些人聊久了,也會覺得尷尬,不知所措,不知道聊什么。裝久了,也會覺得累。也可以換一種方式去理解,大家都長大了,我的能力和知識面都是有限的,我沒有辦法去做到去了解所有人感興趣的話題了,我也沒有更多的力氣去管別人喜歡什么了。
? 我只是真的,有點兒累了。
? 長大了,難免都會帶點兒社會的影子。說難聽點兒,也就是自私。沒有人有義務去陪你、逗你、哄你開心,如果有,那一定是愛人或者至親。
? 所以,我現在最喜歡交往的,是很有同理心、包容心或者很有想法的那種。我接觸過一些人,雖然在別人眼里看著都一樣,但我知道,我自己心里是有桿秤的,我知道哪些人我感興趣,哪些人我不感興趣,哪些人值得交往,哪些人不該去交往。
? 道不同不相為謀嘛,所以自己都能感覺的到尬的場合,就算了啊。何必要讓自己去受這個不舒適的罪呢。
? 我從來不會跟不想交往的人多說一句話,所以,其實每次想找我幫忙的人也很少,因為我總是連這種想找我幫忙的機會都不會給。我不是冷血,我也沒有我自己說的這么鐵石心腸。我只是,在這方面,拿捏的有分寸一點,我知道,什么人對我來說是安全的。
? 以前,我是一個從不拒絕、也不會拒絕的人。到現在,我好像成了一個敢于拒絕且更有選擇權的人。在成長這條路上,在交朋友這個方面,我還是喜歡更高質量的去交往,選擇更舒適的去交往。
? 我喜歡有同理心的人,因為她們更適合做一個傾聽者,更容易去理解你。性子不會太沖,會包容,并且會分享,尊重你的一切選擇。我也喜歡很有想法的人,我喜歡和她們聊天,有的時候聊著聊著就會讓自己耳目一新,讓自己接觸到更多新鮮的思想。
? 我喜歡和我感興趣的人聊天,聊天會激發我的一些思維,甚至會換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前段時間,我很焦慮。因為爸爸去世了,媽媽一個人在家,自己現在還沒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覺得壓力很大。但是今天和一個朋友出去看電影,然后聊天,我就改變了自己很多的思想。
? 覺得很多事情,其實也就是個心態上的問題,要有好的心態,但是不懦弱。比如,想法簡單點,就不會那么焦慮了。可以有追求,但是追求是要付出行動,也不是焦慮能換來的。如果對自己實在是要求太高,可以試著降低一點,讓自己放松點。
? 心態好,心情好,人就更容易健康。健康,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