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很難定義朋友圈到底是什么。它可能只是朋友之間一個刷存在的地方,帶孩子去了某個地方玩,不刷就好像沒去過,去什么地方吃了頓大餐,不刷就好像沒吃過。沿途的風景,每天的生活,我們都在為了朋友圈而玩而吃而活著,朋友圈就是你的行程記錄表,和尚且活著的證明。
朋友圈也可能只是一個公開的日記本。有點什么小心情,有點什么小感悟,看了本什么書,喝了碗什么雞湯,那些適合寫到日記里的東西,我們現在都習慣寫到朋友圈里。朋友如果感到莫名其妙,或是發來關切的問候,你在統一回復的時候,會習慣于敷衍過去,心里突然意識到日記其實不宜公開。
朋友圈對每個人的意義完全不一樣,有的人朋友圈干干凈凈,有的人朋友圈雜草叢生,有的人把朋友圈當成交際場,有的人把朋友圈當成涂在臉上的另一層脂粉,有的人把朋友圈當成貼各式小廣告的公告欄。關于朋友圈,并不存在一個使用公約,也沒有每日發送限制,不同的生物雜居期間,只有點贊沒有點踩,悲劇的是,每個人的朋友圈里都少不了幾個話嘮,一天就能發你一年的量。
朋友圈里的朋友分三種,純線上的朋友,純線下的朋友,以及因為線上而發展成線下的朋友。線上的朋友大抵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但是這種線上的友誼并不牢靠,一言不合就拉黑了;因為線上而終于線下的朋友,相對而言友誼更為牢靠一點,但也僅僅只是多了一點不好意思;最不好意思的是那種線下的朋友,有的和你從小一起玩大,有的和你一起求學,有的是你現實生活中的同事或者朋友,果斷拉黑當然有點絕情,雖然很多方面你們完全不在一個人堆里。
字如其人的年代,一個毛筆字都寫不好的人,受人歧視沒啥冤可鳴,因為那是讀書人讀書做官必備的第一技能。現在看人當然不能再看字,如果有個陌生人要求加你,你首先應該看看TA的朋友圈,有限的最近幾條內容,就能讓你瞬間知道他是個啥品味的人。多年未見的線下朋友,突然又聯系上了,也可以通過朋友圈大致還原其現在的生活狀態。公司HR招人,不看朋友圈是不負責任的。
如果TA發的十條朋友圈里,沒有一條是你關心的,或者你想要點開來讀一下的,說明你不適合跟他做朋友,完全沒有共同語言。看一個人轉發的東西,最能說明問題。“不轉不是中國人”、“深度好文”之類的東西,如果TA轉的很多,說明他不具備理性思考的能力;點贊換禮品、轉發換門票之類的東西,如果TA發的很多,不僅說明其愛占小便宜,更說明TA根本不在乎朋友的感受。
既然是朋友圈,那就是要給朋友們看的,你就不能只想到你自己的需要,而得考慮朋友的感受和需要,站在朋友的立場去謹慎地或轉或發。你把朋友圈當成垃圾場,意味著你的朋友必須與垃圾為伴,甚至朋友本身也已經被你當成垃圾。
犯罪分子肯定最有興趣研究那些雜草叢生的朋友圈,因為他們能夠從中簡單地發現一個人的智商水平,還能完全還原其生活軌跡增加行騙可信度。那些一天發幾十上百條朋友圈的,其實是在拼命地豐富自己的隱私數據庫,不僅把朋友圈當成了垃圾場,把自己的隱私也當成了垃圾。你真的很在意隱私被泄露嗎?不,你根本沒有。
朋友圈不是垃圾場,發朋友圈也不是清掃垃圾,朋友圈就是你的個人形象展示墻。那是一份你不知不覺寫就的個人簡歷,真正的朋友,沒興趣去你的垃圾場里撿幾個礦泉水瓶子,但犯罪分子也許有,招聘你的公司HR也許有,那些你想進入而無法進入的圈子也許有。
PS:除了微博是@舒圣祥Shu,其他自媒體平臺,比如微信公眾號,你搜索“書生香評”都能找到我,來找我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