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個被建立起來的作息規律被打破,系統的熵值都會升高;重新建立routine,建立秩序,其實是一個降熵的過程。從能量的角度來說,混亂的系統能量低,而有序的系統能量高,所以降熵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能量注入的過程。
這就是我這兩個星期生活的寫照。上周開始在家辦公,因為有了足夠的思想準備,花了大概兩天就建立起了新的秩序,而且因為知道這個秩序會保持起碼兩周,所以不僅很快就適應了,而且還很期待去體驗這個新的routine:每天多出來的通勤時間,可以健健身寫寫字,感到生活的比重明顯增加,由于沒有任何外界通勤同事嘰里哇啦的精力分散因素,促使清晨???♀?的清徹思維不被打亂,工作很明顯思路清晰是非分明,對一切說話信口開河做事兒界限不清的行為,都看的一清二楚,并可以簡單明了的加以指出,效率大增。
然而到了上周五情形就開始有變化:在周四首相“指導”下,國際課程旅行全都暫緩。家屬本來本周應該外出學習,由于整個課程參與人員來自全世界各地,全部取消變成了在家學習,而且是周五晚上才發信通知的。同學里面有的曬出了登機牌,從加拿大飛過來的正打算去機場,掉頭回家。我聽后不失禮貌又尷尬的笑了一下說,書房餐廳是我的,是以claim領土(然而事實證明這并沒有什么用,我今天一天沒進去書房at all)。。。
于是我本來的兩周獨自在家,變成了現在的要和家屬共享。我感到這個過去的周末都不是很自在:學校還沒停學,看看也是早晚的事兒,而且就算不停學還有兩周就是為期兩周的復活節假期。本來在這個假期我們會有一周無娃的生活,結果娃的復活節和學校的旅行也取消了,我心心念的break消失了不說,還要面臨一家在家:要工作,還要面對沒有任何活動安排的娃。簡直想想就頭大!我試了試用做飯來分散注意力,不管用,心不在焉拿什么掉什么,包個餛燉面粉撒一地,這年頭啊,面粉那么珍貴的食材啊,好浪費。。。!
經歷過的人都明白,其實怎么都好,as long as we know what is happening,最難的就是要在不確定中找平衡找規律找動力。我于是開始自我安慰:沒事,趁現在還沒停學,先重新調整一下,和平共存我們還是能做到滴,而且家屬本周是study leave,起碼不用面對每天過山車一樣的市場,費勁吧啦地解釋為什么自己簽字兒的capital risk的數字又變大了多少倍,起碼,不會有很多的stress從書房滲透出來。我堅持一周,下周去公司換換環境,娃要是停學呢,就甩給家屬,讓他們在家繼續。。。帶著這樣的心情和想法,我調整了一下告別了周末。
如果生活就這樣讓你off了那怎么還叫2020的開年呢,你們說對不對。
今天一大早,收到公司全體信,所有分組AB組的都做好準備迎接大規模在家辦公的到來:除非特殊原因比如家里沒有設備,工種需要去辦公室的,剩下統統可以在家辦公。這個語氣呢,就特別有意思,說的是preferred,然而特別指明去辦公室的,需要各種上報通知經理層層以表示信息透明化。好吧我看暫時公司是去不了了。我們都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其實說句公道話我和家屬當然不是不能和平共處,休假或者周末的時候,大家都是生活mode上線,天地間一片祥和其樂融融;然而在工作時間,工作腦在線的情況下相處一周,真的保不齊會發生病毒不滅我,we will kill eachother互相殘殺的事情。。。
聽同事說從國內寄口罩過來要收稅:1000個100磅,還有200個被收了30磅,想不明白明明是幫我們解決供貨緊張的問題為什么還要加稅?!很想知道當時大張旗鼓運口罩回國援助醫療事業的各位,是不是再利用現有的process倒著來一遍T.T…
還有現在身在疫區的你我他們捫心自問一下,有人給你捐錢的話你要嗎?錢有用嗎在這個缺食物缺醫療保障缺自由缺精神生活的節骨眼兒,有人說我想幫你,給,拿著,我真的會忍不住沖上去,馬上接過來。。。這兩天在家晃了晃,發現要想每天生活工作的有質量,得換個餐桌,現在這個坐時間長了不舒服;為了準備娃在家網上教學我還得買個電腦,家里一個電腦兩個筆記本也不夠一人分一個。。。????
看看 2020.3.16 新聞要點
全球日增12,624, 中國日增20
China vs non-China 80.8k vs 101k
UK日增171,共確診1,543,新增死亡20例,共55例
意大利日增3233,共確診27,980, 共死亡2,158,死亡率 up from 7.3% to 7.7%
美股三指暴降約10%,三月第三次熔斷,史上第四次熔斷。美聯儲昨天的減息、QE都沒有人買賬
鮑里斯從今天起開始host daily記者會,意在向民眾解釋政府各項新舉措和答記者問,今天眼鏡蛇會議的主要信息:
* 避免不必要出行,鼓勵全員在家辦公
* 不鼓勵去參觀、劇院、酒吧、club,但是并不關閉
* 不鼓勵聚眾集會
* measure從一個人有癥狀隔離7天變成一個人有癥狀全家隔離14天
* 對3類人群:70歲以上的老人,有基礎病史的,孕婦給于優先照顧
* 不關閉學校,但是在未來有可能考慮關閉
* 英國目前的狀況落后于意大利3周
* 輕癥狀者,或不需要馬上就醫的病人,不鼓勵打111占用公共衛生資源
* 這個抗疫是個持久戰,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需要人們在行為、心理、社交等等方面作出改變
還有下面幾點是答記者問和read between lines 中體會出來的一些訊息:
凡是有人問到整個群體免疫的這個模型,Bojo都會讓Sir Vallance 回答。這個Vallance口風很緊,非常uptight,銘記幾個以前說過的measure,非常刻意地保證前后統一。感覺很明顯整個官方的framwork都有被他approve過的痕跡,背的滴水不漏,上下文呼應:他每次必會搬出這個strategy的目的,一再強調objectiev of it 是延緩集中爆發,push the curve down 以保護國民醫療系統不至于崩潰,然后(順便)救人性命,嗯message很明確。
記者還問道,為什么鼓勵但是不強制關閉娛樂場所,Bojo說,我們不會像其他國家那樣強制人民和企業做什么不做什么,因為我們是成熟、民主的國家,我們對待民眾的方式建立在,他們都是自己負責任的成人之基礎上。客觀的想想也沒什么不對,自己覺得風險大,不去就好了么,為什么非讓人強制,難道是自己不想去也不希望別人出去耍,所以希望政府出手?那這個就很難評論,在英國上學的小孩子都知道mind your own business別管別人的事兒這個簡單的道理,就算是流行病大爆發,首先管好自己,少管別人,可能就會出現冷淡的北歐風。話說到這兒了再想想國內, 聽話的是很多,反面就是巨嬰到處都是,交通出點事故,還非要躺在地上找個責任人,就是“讓別人為我做主”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都有利有弊。
首席醫療官Chris Whitty看起來最genuine,沒有被grilled的感覺,說話比較中肯,沒什么官腔。然而他在說為什么治療不了還大力增加檢測力度的時候說了一句檢測過的確診人員可以隔離,得過的將不會再得,而沒事兒的則可以高高興興去上班,平平安安把家還,保證我們的社會正常運行。。。多么大的一個bug,一個老師檢查陰性但是學校關了請問她應該去那里上班?一個工廠的工人檢查出陽性但是另一個工人陰性請問難道她們不需要一起隔離14天嗎?記者抓住“得過的將不會再得”這個點,猛問了一下那為什么亞洲有兩次確診的狀況,被Vallance接過話去說目前我們還沒有establish得過一次就能免疫blah blah,意思說我們可沒有confirm得過一次就能免疫,我們也沒有說得過一次不能免疫。。
記者真的問了大部分民眾想問的問題,整個update聽下來,兩個感想:要體恤民情還要治理國家,朕有時候真的覺得很孤獨;另外,英音真好聽啊,不說什么聽著就覺得很有文化。
今天就到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