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里,“斜杠青年”一詞爆紅于網絡世界,百度百科對其定義如下:“斜杠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
?如此高端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我這個苦逼的學生黨的極大興趣,畢竟誰不樂意在整日工作學習后的某段休閑時光里暫且放下憂慮煩惱重拾興趣愛好找回過去的樂趣?而“斜杠青年”定義不僅肯定了這種想法,甚至提出了將愛好轉化為另一門職業的可能,可以領雙份以上的工資依靠追隨夢想的步伐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 ?且慢,在被幻想沖昏頭腦想要立即在稱謂前帶上斜杠加入討伐殘酷現實的大軍之前,起碼得先掂量出自己手頭的資本并看清對方的真面目。如果是在看過百度上給出的個個奇葩案例后,不難得出以下兩個關鍵詞:一技之長與空閑時間。若是再稍加分析,就能發現另一個隱藏條件:分清主次。不過,就算真的能達到上訴水準,活出樣樣精通帶來的成就感體會身為“斜杠”的瀟灑自如,似乎還未必可行,比如說下面的例子。
唐開元年間,24歲的青年李白闊別故土“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幾經波折后三十歲的他因雄奇飄逸的詩歌受帝王賞識成為御用文人,但終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得志并厭倦宮廷生活,便被賜金放還。作為詩仙的李白經歷被后人熟知,但若用今日的標準,他大概也算一名標準的斜杠青年:詩歌并非李白的全部,他的書法在當時亦是一絕,其劍術排名全唐第二,并深受道家思想影響……浪漫的詩仙將自身的主線――作詩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后,有把副業玩的風生水起,誠可謂為斜杠之王。不過,縱然詩仙已如此“人生贏家”,若當真被稱為斜杠青年,想必他老人家也未必會認同吧。青蓮居士以詩詞浪漫豪放為主的傳奇人生與“斜杠”們所希望表現的多元化思想,似乎有了太大的差別。是否正是因為他的主線太過成功使他被貼上了唯一的標簽?但是不妨試想,若一人將精力過于分散從而追求多元,在各個領域里都能略知一二似乎無所不能,這種生活看似最符合潮流發展最能體現自我,但在實際生活中,這類人通常被稱之為“半桶水”,即說明其廣度有余,深度不足,無法在應當成為主線的領域中有所建樹。
? ?也許對所謂“斜杠”也只能停留于幻想中的美好。與其將它做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企圖帶來多重收入的同時還能充分展示自我,不如把它視為一種生活于生存之間的平衡。畢竟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