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看完了這本書,很好看,字如玉,暖人心。現(xiàn)在我把我喜歡的兩篇節(jié)選給大家推薦一下。
第一篇
閑適,享受生命本身
1
愈是自然的東西,就愈是屬于我的生命的本質(zhì),愈能牽動我的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
現(xiàn)代人享受的花樣愈來愈多了。但是,我深信人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
2
有錢又有閑當然幸運,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寧做有閑的窮人,不做有錢的忙人。我愛閑適勝于愛金錢。金錢終究是身外之物,有人說:“有錢可以買時間。”這話當然不錯。但是,如果大前提是“時間就是金錢”,買得的時間又追加為獲取更多金錢的資本,則一生勞碌便永無終時。
所以,應(yīng)當改變大前提:時間不僅是金錢,更是生命,而生命的價值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3
人們不妨贊美清貧,卻不可區(qū)歌貧困,人生的種種享受是需要好的心境的,而貧圖會剝奪好的心境,足以扼殺生命的大部分樂趣。
金錢的好處便是使人免于貧困。
但是,在提供積極的享受方面,金錢的作用極其有限。人生最美好的享受,包括創(chuàng)造、沉思、藝術(shù)欣賞、愛情、親情等等,都非金錢所能買到。原因很簡單,所有這類享受皆依賴于心靈的能力,而心靈的能力是與錢包的鼓癟毫不相干的。
4
金錢,消費,享受,生活質(zhì)量——當我把這些相關(guān)的詞排列起來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它們好像有一種遞減關(guān)系:金錢與消費的聯(lián)系最為緊密,與享受的聯(lián)系要弱一些,與生活質(zhì)量的聯(lián)系就更弱。因為至少,享受不限于消費,還包括創(chuàng)造,生活質(zhì)量不只看享受,還要看承受苦難的勇氣。在現(xiàn)代社會里,金錢的力量當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這種力量肯定沒有大到足以修改我們對生活的基本理解。
5
生活質(zhì)量的要素:一、創(chuàng)造;二、享受;三、體驗。
6
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但許多人寧愿用它來換取那些次寶貴或不甚寶貴的財富,把全部生命耗費在學問、名聲、權(quán)力或金錢的積聚上。他們臨終當如此悔嘆:“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7
一個人可以憑聰明、勤旁和運氣掙許多錢,但如何花掉這些錢卻要靠智慧了。如何花錢比如何掙錢更能見出一人的品位高下。
8
在五光十色的現(xiàn)代世界中,讓我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真理: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
9
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實上,一個人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屬于奢侈品。它們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強求服務(wù),反而成了一種奴役。
現(xiàn)代人是活得愈來愈復雜了,結(jié)果得到許多享受,卻并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并不自由。
10
一切奢侈品都給精神活動帶來不便。
11
耶和華在西奈山向摩西傳十誡,其第四誡是:星期天必須休息,守為圣日。他甚至下令,凡星期天工作者格殺勿論。有一個人在星期天撿柴,他便吩響摩西,讓信徒們用石頭把這人砸死了。
未免太殘容了。
不過,我們不妨把這看作寓言,其寓意是:閑暇和休息也是神圣的。
閑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間,只是勞作,沒有閑暇,人會喪失性靈,忘掉人生之根本。這豈不就是瀆神?所以,對于一個人人匆忙賺錢的時代,摩西第四誡是一個必要的警告。
當然,工作同樣是神圣的,無所作為的懶漢和沒頭沒腦的工作狂乃是遠離神圣的兩極。創(chuàng)造之后的休息,如同創(chuàng)世后第七日的上帝那樣,這時我們最像一個神。
12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個人一生的確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緊張匆忙了。但是,也正因為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不抱野心,只為自己高興而好好做成幾件事了。
13
沒有空玩兒,沒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沒有空看看自己的靈魂……
我的回答是:永遠沒有空——隨時都有空。
14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鐘無用之情,終于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15
光陰似箭,然而只是對于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永遠有做不完的事,這時便會覺得時間以逼人之勢驅(qū)趕著自己,幾乎沒有喘息的工夫。
相反,倘若并不覺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靜如止水,光陰也就停住了。永恒是一種從容的心境。
16
健康是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為了活得長久。活得恰快在己,活得長久在天。而且,活得長久本身未必是愉快。
17
夜里睡了一個好覺,早晨起來又遇到一個晴朗的日子,便會有一種格外輕松愉快的心情,好像自己變年輕了,而且會永遠年輕下去。
18
我已經(jīng)會開汽車,卻仍然喜歡步行、騎車(倘若路途不太遠的話),或者搭乘公共汽車(倘若不太擁擠的話),覺得那樣是更加自由自在的,可以不必過于注意交通,讓頭腦繼續(xù)享受沉思和遐想的快樂。
第二篇
回歸簡單的生活
除夕之夜,鞭地聲大作。我躲進了我的小屋。這是我最容易感到寂寞無聊的時候。不過,這種感覺沒什么不好。
我的趣味一向是,寂寞比熱鬧好,無聊比忙碌好。寂寞是想近人而無人可近,無聊是想做事而無事可做。然而,離人遠了,離神就近了。眼晴不盯著手頭的事務(wù),就可以觀賞天地間的奧秘了。人生誠然難永遠熱鬧忙碌的地步。奇怪的是,寂寞無聊好像不但沒有免去,反而有增無減。整個現(xiàn)代生活就像是一場為逃避寂寞制造出來的熱鬧,為逃避無聊制造出來的忙碌。可是,愈怕鬼,鬼愈來,鬼就在自己心中。
看到書店出售教授交際術(shù)、成功術(shù)之類的暢銷書,我總感到滑稽。一個人對某個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對某件事感興趣,想方設(shè)法把它做成功,這本來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熟記要點就交不了朋友,不乞靈秘訣就做不成事業(yè),可見多么缺乏真情感真興趣了。但是,沒有真情感,怎么會有真朋友呢?沒有真興趣,怎么會有真事業(yè)呢?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于交際和成功?這樣做當然有明顯的功利動機,但那還是比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虛,于是急于找捷徑躲到人群和事務(wù)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這樣的交際家走近我身旁,我一定會更感寂寞,如果這樣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會更覺無聊的。
人活世上,有時難免要有求于人和違心做事。但是,我相信,一個人只要肯約束自己的貪欲,滿足于過比較簡單的生活,就可以把這些減少到最低限度。遠離這些麻煩的交際和成功,實在算不得什么損失,反而受益無窮。我們因此獲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陰,可以把它們奉獻給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真正感興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獻給自己。對于一個滿足于過簡單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寬闊的。
曾經(jīng)有一個時期,人類過著極其平靜單調(diào)的生活。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一定會認為那種生活難以忍受。可是,我們很少聽說我們的祖先曾經(jīng)抱怨寂寞,嘆息無聊。要適應(yīng)簡單的生活,必須有一顆淳樸的心。我承認我也是一個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沒有那樣淳樸的心,因而適應(yīng)不了那樣簡單的生活了。
不過,我想,我至少能做到,當我寂寞無聊的時候,盡量忍受,絕不逃避。我不到電視機前去呆坐,不到娛樂廳去玩電子游戲,不去酒吧陪時髦的先生或小姐喝高級飲料,寧肯陪我的無聊多坐一會兒。我要盡量平靜地度寂寞的時光,盡量從容地品嘗無聊的滋味,也許這正是一個回歸簡單生活的機會。
照理說,生命如此短暫,想做的事根本做不完,應(yīng)該沒有工夫感到無聊。單說讀書,讀某一類書,圍繞某一個專題讀,就得搭進去一輩子的光陰。然而,我寧愿少讀點書,多留點時間給無聊。一個人只要不討厭自己,是不該怕無聊的。不讀別的書,正好仔細讀自己的靈魂這本書。我可不愿意到了垂暮之年,號稱讀書破萬卷,學問甲天下,自己的靈魂這本書卻未曾翻開過。如果那樣,我會為自己白活一場而死不瞑目的。新年伊始,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愿望。我希望在離城市很遠的地方有一間自己的屋子,里面只擺幾件必要的家具,絕對不安電話,除了少數(shù)很親密又很知趣的朋友外,也不給人留地址,我要在那里重新學會過簡單的生活。至于說像梭羅那樣在風景優(yōu)美的湖濱筑屋幽居,那可是我不敢抱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