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電影的初衷,是因為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臺詞: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者對于我來說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沒有時間的期限,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要改變或者保留原狀都無所謂,做事本不應該有所束縛,我們可以辦好這件事卻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終你能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我希望你有時能駐足于這個令你感到驚嘆的世界,體會你從未有過的感覺。我希望你能見到其他與你觀點不同的人們。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樣,我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啟程。”
我承認我很膚淺,我不懂什么演技、特效、編劇,我也記不清外國演員復雜冗長的名字。我只覺得只要能打動我的電影就是好電影。我很喜歡這段話,于是我就推斷這是一部好電影。
看完電影會習慣性的看看影評,我看到每個人都操持著自己不同的觀點來維護自己。有人說好就有人說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哪里都能運用的上,簡直天才。總之男主角年輕的樣子實在很帥。比“年老”的時候和女孩一起睡覺看起來要舒服得多,印象深刻。
故事是倒敘,從年邁的女主角讓女兒給她念一本男主角本杰明的日記開始。故事在現實和回憶中穿插進行。而故事即將開始時的那個反方向的鐘(腦補Jay在2000年發行的一首《反方向的鐘》并腦補成背景音樂)讓我覺得腦洞大開,我一度認為接下來應該像科幻片那樣,所有的情節開始倒轉,時光開始倒流。然而并沒有。它是用有趣的鏡頭切換的講了一個生下來就已經衰老的人和他的朋友們的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
在電影里,生下來就是個老頭兒的本杰明就好像和生下來就某方面有殘疾的孩子一樣平淡無奇。沒有人去專程報道,也沒有人求助捐款。我很欽佩本杰明的養母,她真的足夠偉大。她以生母的寬容和慈愛,讓我們相信著她的孩子是正常的。本杰明能夠身心健康地活下去,與他的養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畢竟他的命都是她給的。她從義無反顧地撿起他開始就沒有要放棄他的打算,并不遺余力的給予本杰明愛和呵護、支持并幫助他成長,她很愛他。這種愛甚至超過了真正的血緣。也是她讓本杰明有勇氣去面對不同的人生。
本杰明開始了自己的征途。他告別了青梅竹馬的初戀。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他遇見那個那個只記得自己被雷擊過7次卻活下來的男人,他說“我現在在眼睛瞎了一只,幾乎聽不見任何東西,身體老是發抖,還老是忘東忘西,但你知道嗎?老天總是不斷提醒我,讓我知道自己還活著,有多幸運?!?/p>
他遇見做紐扣生意的父親臨終前說了和船長一樣的話,他說:“不順心的時候,可以像瘋狗那樣發狂,你可以破口大罵,詛咒命運。但到頭來,還是得放手。”
他遇見那個粗魯卻有著夢想的船長,指著自己的紋身上的蜂鳥說“蜂鳥的翅膀只要停止閃動,就會死亡。”
他遇見那個19歲沒能成功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女人對他說“我想做一些能改變現狀的事,那些浪費掉的一去不復返,就這么平白無故浪費掉了”,后來新聞報道說,她65歲成功游過了英吉利海峽,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年紀最大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女人。
兜兜轉轉本杰明又遇見他的初戀情人。她越來越成熟,他卻越來越年輕。他們終于在彼此剛剛好的時間里又重逢了。他們不提過去,他們重新開始。
在敘述女主角黛西受傷的時候,穿插過一個時光倒流的片段,假如所有的一切都是假如。假如一個陌生的女士不上那輛車、不等一個紅燈、不接起一個電話,不遲到打車,也許黛西就不會出車禍,也許一切都會改變。這樣的景象也在我的腦海中閃過無數次,假如一切不是這樣的,那又會怎樣。
可生活中并沒有假如,一切都是正在發生。我們也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才與這個世界上的一小撮人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我深信,我們遇見過的所有的人都為了來給我們上一課的。
我們不必怨恨自己的身世,不必自卑自己的性格長相,也不必羨慕別人的生活閱歷。每個人生來的職責不同,有的人會跳舞,有的人是船長,有的人是母親,有的人是老板,有的人生病,有的人游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不管你的故事多么真實、感人,多么造作,多么與眾不同,最后我們都會帶著自己的故事殊涂同歸。時間不會放過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跑了那么遠,那么累,也不過還是回到了原點。
生而為人,辛苦了。
電影里出現兩次:”不順心的時候,可以像瘋狗那樣發狂,你可以破口大罵,詛咒命運。但到頭來,還是得放手?!?/p>
但我們活著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能痛快地放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