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種感覺,有明明思如泉涌的時刻,摩拳擦掌想要暢快的寫下一篇文的時候,卻怎么也走不到書桌前,或摸摸桌子,或看看手機,或者洗個衣服,然而等著這個靈感堂而皇之的消失而去。
這也許就是少有的人走得路中提到過的,向下的力量,和自身完善自我的恩典的力量相對立,不明顯,但如果用一絲覺察去看,它還真無處不在,有時候力量也挺大的。
看自己難,看別人要清晰些,最近,感覺女兒就有遇到這種力量。
前一陣子,關(guān)于和女兒的溝通方面,深刻的反省以及和老公的討論之后,我們堅持奉行少說教,多支持,多鼓勵,多行動,無論女兒成績怎樣,老師怎樣反饋,我們都扛著,甚至安慰老師別著急,給她緩沖,給她好的回饋,實在熬不牢的時候,兩個人出去解決完自己的情緒再回來,種種策略后,女兒各方面的狀態(tài)都好了很多,作業(yè)效率也高起來,上課注意力也集中了。
然而,才過了兩周的時間,她就開始有些容易煩躁,和我說話不理不睬,總是抱怨無聊無聊,想要玩IPAD游戲,玩過后還不滿足,種種,即使我一再把這些以玩笑的形式轉(zhuǎn)化后給她好的回應(yīng),她還是會回給我一些抱怨,好像總是試圖挑釁我,希望我回到之前那個間歇性會吼叫的媽媽,而且這些抱怨和之前不同,沒有具體的事情,老師對她在學(xué)校的反饋也是很不錯。仿佛從一種我強她弱的形式,變成了她強我弱的局勢,如果我不覺察這種微妙的感覺,被她的各種言語行為擊中,也許我又開始有情緒,對她發(fā)脾氣,我們又回到了那種,媽媽不滿意,女兒很無奈的格局,可是我不想,因為識破了她背后的這些微妙的東西。
我忍住那種想要回到強勢媽媽的動力,感受了下那種向下拉扯的力量,想起了”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到的“原罪”,改變往往開始容易,也許是由于到了谷底,也可能是外在的推動,不得不改變,然而,很多人剛好起來,沒幾天又會迅速回到老路上去,是因為新的角色會有新的壓力,這個時候有另一種阻礙的力量出來,想把我們拉回老路上去,就好像減肥一樣,剛開始很能夠堅持,沒幾天,就會容易打退堂鼓,“我就是那樣的,我堅持不了的,那不是我,這么好吃的不吃減肥有什么意思”,種種理由會出現(xiàn),只想回到原來那輕松的狀態(tài),然后這種狀態(tài)又會驗證之前的那種想法,看吧,我就是這樣的人,改變不了的。畢竟原來的自我意象是很牢固的,安全穩(wěn)定的,新的自我是未知的,甚至有點讓人恐懼的。書中把這種阻礙心智成熟的障礙叫做“熵”,巧合的是這個字的讀音和“喪”很像。我們總是逃避必要的痛苦,關(guān)于選擇平坦的道路,是我們的惰性使然。
仔細(xì)體會下,每個人的懶惰,都是由于這種向下的力量在拉扯,而且這種懶惰很會找理由,不知不覺中它總能找到無數(shù)非常合理的理由,把我們一不小心就拽下去了,再爬起來又要好長的時間,周而復(fù)始,甚至直接放棄。
昨天女兒回來,她不知不覺又對我說出很不耐煩的話的時候,我就開玩笑的說“嘿,你怎么這么和媽媽說話,我也要這樣和你說話咯”,然后就假裝手撐著腰開始要數(shù)落的表情,她發(fā)現(xiàn)自己情緒不好,就笑呵呵的抱著我說“不要嘛,媽媽,不要”。
作為媽媽,做好穩(wěn)定的自己,不被她的情緒所影響,無論她低落,煩躁,堅持的給予她各種積極的回饋,盡可能拿出游戲力幫她化解,是我現(xiàn)在最好的選擇,我可不能讓熵的力量把女兒拉回之前的樣子,我就是要給她打氣,我就是不要化身吼叫媽媽,我已經(jīng)把“吼叫媽媽”踩在腳下了,別想再扔會給我,女兒也一定會慢慢認(rèn)同并且習(xí)慣更好的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