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沒有寫作了,反思自己為什么沒有繼續實踐了呢?
自己十分清楚寫作會有很多好處。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元認知能力,寫作也是具有長期價值的,另外寫作得好還可以有其他的金錢價值。知道好處多多,為什么我還是沒有按計劃完成每天一篇呢?經過分析,有一下原因:
首先,太看重短期效益。堅持寫作了一個月,覺得自己的能力并沒有得到提升,寫的文章也沒什么讀者。一方面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離大神們的寫作還差十萬八千里,很失落;另一方面,急于看到成效。雖然自知能力的提升是累積的過程,但還是被內心的焦慮牽著鼻子走。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沒有找準自己當下的寫作任務。不能為了寫作而寫作,或者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現階段,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的自己之所以要寫作,其實是為了提升自己元認知能力。提升元認知能力的方法有坐享和寫作,你現在只是實施其中一種而已。
其次,渴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得到及時反饋。想得到別人的認可,鼓勵,想得到及時的反饋。但反饋缺失時,極大的挫敗了自己的積極性。從這點上來看,發現自己將行為價值同他人的評價相捆綁,非常幼稚和愚蠢的行為。你說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自己成長而作,不是為別人,所以也只有自己承擔所有行為的后果。
最后,給自己的寫作任務要符合實際。完成一篇500字文章,從選題、構思到最后成型,得一個小時左右。目前自己還有其他學習任務、課程作業等,每天一篇文章有點勉強,特別是要在盡可能保證質量的前提之下。所以,制定寫作任務要符合自身實際,不能盲從,不然又該掉進“火急火燎的隨大流”大坑之中。
通過這次反思,最大的收獲是明確了自己的寫作任務——提升元認知能力,沒有其他。現在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寫出對大多數人有用處的文章,所以先滿足自身價值。一篇文章,首先要對寫作者本身有價值,才有可能對普遍多數人有價值。文章的讀者數量是次要的,關鍵是要能實現寫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