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本是踏青的好時節,細雨實屬無奈,濕漉漉的爬山,狼狽狀就姑且忽略,目的地坐標位于長江邊上的近代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安徽蕪湖,馬仁地質公園。
剛進門是天下第一福鼎的匾牌,背后是雕刻著福字的巨鼎,再往前方的山上是金色的羅漢及菩薩們的佛像,氣勢恢宏,下著雨跟著團,趕著時間沒細看,小遺憾,只是遠遠的瞻仰了一下。
計劃步行爬山,然后做纜車下山。沿途發現很多花花草草,抽芽的抽芽,開花的開花,帶著晶瑩的水滴,在雨中輕輕搖曳,每個季節的輪回,大自然給予的生命力總能被如此盡情的綻放演繹。生命的價值本不在于能不能被路人觀賞到,而在于是否盡情的存在過。每一個生命的存在價值都應該被捍衛和尊重,王維的《辛夷塢》送給這些平凡的生命。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無意中抬頭看霧蒙蒙天空下,枝枝丫丫帶著葉葉芽芽在這山野里構成了一幅幅風姿卓越的硬筆畫。
山腰上的一棵戀石樹,石頭從山上滾下來,傷到了樹,樹不停的自我修復,最后與石頭長在一起,活下來了。“戀”只是美好的想象,生死面前,生命的原動力就是迎難而上,要么靜悄悄的死去,要么強大的活著,縱然帶點小奇葩。這是樹的生存法則,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樹一自然。
上山途中遇見兩位大衣哥的演唱,趕著上山也無暇欣賞,空寂山中的音樂回響,算不上天籟,但也有點來自遠古的蒼涼感。
走到一半,氣力已經跟不上,休息一下,看起來平坦的曲徑通幽,其實已經是皖道之難了。
山高人為峰,更何況這山并不高,只是風雨兼程的多了些雄關漫道的悲壯感。踏遍青山人不老,可好?
到了景區的標志景點,玻璃棧道,但是沒有留下啥照片,原因是-光顧上恐懼了。
纜車直接下山后,出門到了吃飯的小山莊,亭臺樓閣,依山傍水,倒是滿滿的一片江南風情。
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到如果在生命的早年能讓我們有那么一小段時間,失去聽覺和視覺,或許會是人生的幸事,這樣我們就會深刻的發現光明的可愛與聲音的美好,從而備加珍惜所見所聞,不會走過一路卻什么有趣的都沒發現。當作者不得不用觸覺去感知葉子的紋理,去想象親人的模樣,我們是何其幸運,愿走過這一程,可以發現點什么。
最后一張是前一天在蕪湖步行街抓拍的夜景,本來拍的只是燈光,回去后才發現還有另一番溫馨,仿寫南通海門籍詩人卞之琳先生的《斷章》來結尾:
你在燈前拍照片,
拍照片的人在燈后拍你,
燈光留住了你的身影,
你卻留住了別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