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三天,連看了三部電影。
大年初一的《美人魚》,看的是星爺的情懷。大年初二的《澳門風云3》看的是喜慶熱鬧。大年初三的《三打白骨精》看的則是妖氣嫵媚、氣場強大的“妖皇”鞏俐。
雖說不應該拿《三打白骨精》和86版的西游記相比, 因為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表達形式,但是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是會不自覺的去找尋相似又或是不同之處。
《三打白骨精》里的唐僧,應該說是糾正了以往唐僧在我心里的印象。我記憶里的唐僧除了會念緊箍咒,再就是不辨是非的善,小時候看西游記常常會為孫悟空感到委屈,明明悟空是為了保護他,可他偏偏看不到,非要把妖怪錯當成普通人,寧可相信別人,也不相信悟空,還常常要趕他走。
在《三打白骨精》里,唐僧對悟空說:
其實我們兩個很像,所以如來才會安排我們師徒一起去西天取經。我們都是只相信自己所看見的,堅持自己認為的對錯。
后來悟空要回花果山,中途被菩薩攔住,菩薩對悟空說:
你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相,你的師傅看到的是心相。
看到這些,突然就能理解唐僧為什么那么的執著于度人, 在他的思想里,沒有絕對的大惡之人,他是真正的認為,眾生平等,每個人或是妖都是可以被度化的。所以,當悟空認為八戒和沙僧是妖該打時,唐僧回他,你不也是妖嗎?所以,最后結尾時他寧愿毀掉自己的肉身而讓白骨精輪回為人,這些都是因為他心中有強烈的信念所在。我喜歡這個版本里的唐僧當然還有一部分的因素是馮紹峰演的唐僧又萌又帥。
孫悟空也是有信念的,在五指山下被壓住時,他的信念是等著有一天能重新出來。遇到了唐僧,他的信念是,要送師傅去取經,無論多么辛苦,多少誤解,哪怕被唐僧趕走了,卻又為了救他而回來,所以這個信念是一直沒有變的。
不得不說,在我心里經典的悟空當然是永遠的六小齡童,那是無法被超越的。所以郭富城出場時,我心里是暗自挑剔的。不過,也可以看得出,郭天王在扮演孫悟空上是做足了功課的,一舉手一投足間,絲毫沒有違和感,把悟空這個形像表現的挺生動。只是遺憾的是沒有看到記憶中的閃閃發光的火眼金睛,眼神缺少些傳神與靈動。還有就是配音,太讓人出戲了,我看著看著就會自動腦補電視劇里悟空的聲音。
沙僧和八戒還有白龍馬,可能是重彩都在主角身上,電影版的時間有限吧,顯得這三個重點配角就太弱了點。白龍馬就不說了,沙僧和八戒怎么感覺就幫不上什么忙,也許他們的作用是讓觀眾輕松的,笑料也未免太尷尬了,看到小沈陽,我就感覺在看東北二人轉,請還我以前可愛又憨憨的八戒。
把白骨精放在最后來講,是因為這部電影里,我最愛的是白骨精,沒錯,據說鞏俐演的“妖皇”是最壞的白骨夫人,但是在這部劇里我卻一點也沒有覺著她有多壞。起碼她比不上云海西國的國王壞,抓了那么多的小孩喝她們的血,還要嫁禍給白骨夫人。白骨夫人也是一個有執念的人,為什么一定要吃唐僧肉,因為她不想輪回做人,做人比做妖辛苦。前世被人污蔑為“妖孽”推下懸崖被禿鷹吞噬身體,這樣的痛苦讓她最后寧愿灰飛煙滅也不想再轉世為人。可是她終究是執著不過唐僧的,唐僧為了救她而愿意犧牲自己的凡體,也是想讓她了解,這世界其實并不沒有她看到的那么黑暗吧,這世界還是有光明存在的。唐僧的心里總是向善的,他始終認為眾生平等,所以他看到的也都是善的一面,哪怕是有惡的存在,最終善也會感化掉惡的。
我喜歡的白骨精,也許是因為她是鞏俐演的,一個好的演員詮釋出來的角色應該是飽滿的,哪怕是演的一個壞人,也是讓人討厭不起來的壞人,所以鞏俐演的白骨精不單單只是一個為了吃唐僧肉的妖精而已。當然,造型也給這個角色加分不少。黑白造型上的對比,冷艷又高貴的氣質,稱她為“妖皇”更為合適。
對于這部劇,如果你是想看特效的,還是值得一看的,如果你是想看鞏俐美艷的造型和演技的,同樣值得一看。至于其它的嘛,期待值也不要太多,它沒有那么的好看,也不至于難看,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