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浦東區一所學校的家委會的微信競選截圖在網絡熱傳,競選家長華麗麗的履歷引起了網絡的小狂歡,來感受一下:
甚至出現了有系統的家委會競選材料,一股高級感撲面而來
網友們的反應,有自慚形穢、自黑的,
還有報復性的造句型
? ? ?先別忙著下結論,我們先來看看家委會的起源,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要求“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也就是,這個組織是有明確認可授權的,不是源自哪個學校哪個老師拍腦袋的決定。各城市的教育狀況不同,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家委會也有很大區別,所以截圖中的競選這種現象多出自私立的外國語學校,不帶有普遍性。
? ? ?為什么會引起熱議呢?因為比不上,而世界上這么多比不上的人,為啥單單看競選人不順眼呢?因為他們把他們的“高級”在你所處的公眾場合高調向你展示。“低調存在”和“高調告知”,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心理體驗。
? ? ?而這個公眾場合,不是公司,不是單位,而是孩子的學校,群體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大家的孩子在一個班,本來貌似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選家長出類拔萃的毛遂自薦,把其他家長都比成了鶴立雞群里的雞,頓時讓雞們感覺自己代替孩子們輸在了第一個起跑線上,這種挫敗感,讓雞們集體發出一些不滿的鳴叫。
? ? ? ?網絡中大多引起爭議的話題都是來自秀曬炫,秀恩愛,曬名牌,炫富。幸好,“高級”的父母們只是強調自身優勢,多半是拿出學歷和職業的優勢,“誠懇”的表示愿意為班級服務,競選宣言中大多沒有提及關于財富的積累,直接炫富就顯得不那么高級了。
? ? ? ? 這個世界,所有紛爭基本都源于比較。從人有自主意識開始就存在全方位無處不在的比較,比較也分成兩種,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縱向比較是自身在不同階段的自我對照,這種比較是良性的,勵志的,鼓勵性的。
? ? 而橫向的比較,是自身和他人之間的比較,往往被稱之為“攀比”,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有可能造就不平衡,不平衡的另外一個詞就是嫉妒。男孩從小就會公開比誰高,比誰力氣大,比誰最勇敢,女孩比誰的衣服漂亮,比誰的朋友多,比誰最討老師喜歡。長大之后比學習高低,成年后比工作好壞,比收入多少,比房子大小,但這種比較越來越隱晦,到了成人的世界里不會直接明顯的出現在日常的交往中。
? ? 現實社會的比較的存在是全方位無處不在的,大到國家之間的國力威懾,奧運會金牌的數量,小到女人之間包包的牌子,男人間抽煙的牌子。國家間的比較也許會引發戰爭,個人間的比較也許會分出階層。而在各種比較中,來自教育的比較更是會引發以家庭為單位的焦慮。在家長眼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了下一代的前途,想保住和提升下一代階層的焦慮可見一斑,這焦慮感的大小取決于內心的強大程度。上升到階層和教育,那是兩個會讓人欲仙欲死的話題,我們另行討論。。(請關注下期推送“雞窩里飛出金鳳凰的可能性有多少?”,如果我寫的出來的話。)
? ? 現在問題是大家都當雞當的好好的,我們也知道這個世界有不少鶴存在,但井水不犯河水,雞鶴相安無事。現在有只鶴邁著大長腿走大家跟前宣布,他顏值比我高,腿比我長,毛比我白,相信大多數的雞們能感受到赤裸裸的階級優越感挑釁,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小雞的未來也將受到這樣的碾壓,我們沒有豎起小雜毛,邁開小短腿沖過去啄他,已經體現了作為一只雞的教養,讓我們叫喚叫喚釋放一下焦慮還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