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還有一周就到,可我的先生兩周多前就已在考慮給孩子送什么禮物。當他將在京東購物的清截圖給我的時候,我一愣,隨即感嘆道:“真大方啊”。六一兒童節,孩子們將獲得超級飛俠的全套玩具。
我沒有反對,但昨天在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簡單地說了一句自己的感受:“很多時候,當我覺得因為工作或是怠惰疏忽了孩子時,就會想辦法彌補,而能想到的最簡單辦法,就是討他們歡心。討歡心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買他們最近想要的玩具。”感受說出來,并不會立即引起共鳴。
家里早就在不知不覺間,多了很多閑置的玩具。
其實,我覺得先生就有因愧疚而送禮物的心理表現。
先生平時在家喜歡玩手機、打游戲、看書,而這些愛好他都是需要獨自一個人在家消遣、娛樂才能有的。于是,在家的固定時間被他的愛好占了后,留給孩子的所剩無幾。在家里,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吃完晚飯,他覺得自己工作累了一天,該放松一下。一屁股坐在電腦桌前,開著音樂,瀏覽網頁。不一會,傳出激烈的打斗音。
有時吸引孩子過去觀戰,問東問西。“爸爸,那個人是不是叫紫綾?那個怎么跳下去了?爸爸,為什么他又活了呀?爸爸,……,爸爸,……?”起初,還能耐心回答一兩個問題,可在走神之間,他已游戲闖關失敗。這時,火來了。“你能不能到別處去玩?哪有那么多為什么呀?”有時孩子在旁邊看得不過癮,也想嘗試,伸手就按了一個鍵,“啪!”一巴掌來了,孩子哭了。他也氣急敗壞,數落孩子動手動腳的。我聽到孩子哭了,也很生氣,本來就對他一回家跟大爺似的作風看不慣。于是,開始了口水戰。
事后,也有反思。先生,自然知道自己玩游戲肯定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當孩子自然地破壞了他想獨自玩樂的心境時,他沒有當一個父親的風范,竟然失控地遣責孩子的不是。其實,晚飯后的時間,一直都是孩子們自由玩樂的時間,而且主要場所就是在這個放有電腦的臥室。我也這么認為:要說,他打游戲倒是一次次干擾了孩子們的玩樂。不陪孩子玩就算了,卻在一旁吸引孩子后又置之不理,真的讓我看了也很傷心。感覺他也是個孩子,回到家只顧自己玩。
后來的每個節日,他或者我都會惦記著給孩子們買禮物。六一,國慶節,雙十一,元旦,春節,真是逢節必買。
輪滑,國家地圖拼插,書,積木等玩具,現在有的散落在角落,有的冷落在一旁,落滿灰塵,還有的打開包裝后就不見了零件。挑選,付款,送貨到家,簡單的動作似乎主完成了對孩子的虧欠。事實上,不可能彌補失去的陪伴。
輪滑,初學的時候,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導和扶持,孩子才敢慢慢站起,學著滑。起初的兩次,先生倒是耐心滿滿,自己先學習教育視頻,然后一邊扶著孩子,一邊教。儼然一個模范父親樣,我則在一旁欣賞助威,那畫面回想起來,也挺美。僅僅兩次,就作罷。其他玩具,都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擱置著,散落著。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下班后,自己也想玩自己的,多清靜一會兒是一會兒,做父母的責任早拋到九霄云外了。
時間久了,孩子對那些需要依靠父母引導的玩具再也不感興趣了,反倒對電視這類自己操控容易的東東興致盎然。每天都記得看,看得茶飯不思,起初,我們會感覺,好輕松哦,都可以自己玩自己的。
可時間會告訴我們,“好輕松”會帶來好多“好累!”,而且真的好累,累的還是心!
接孩子時,老師會說:“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是搞一些怪聲音和動作,引起大家注意。是不是她平時在家,受到了忽略?”我條件反射般地回答:“沒有啊,我們都挺關注孩子的!”老師無語了,我也不接話了,帶著孩子就走了。捫心自問,忽略孩子的時間還少嗎?那些冷落在角落的玩具都在以滿身的灰塵在向我們控訴。
某一天,孩子遇到問題或者摔疼了哭泣時,孩子最先想到的幫忙或安慰之人不是爸爸或者不是我,那一刻,才會意識到,在孩子心中,經常陪伴在身邊的人才是最值得依賴的人。失落,油然而生。
面壁思過:別談什么高質量的陪伴,連基本的陪伴時間都得不到保證,不曾給予,何來質量。別談什么彌補,更別用不斷地買禮物討孩子一時歡心。孩子最歡心的,就是在每天能有父母陪著一起玩,一起笑,一起鬧。
六一快到了,最好的禮物是什么?
可以不花錢,只需挪出時間,挪出身心,全程陪著孩子玩鬧,或是讓孩子跟著你一起完成一件事就是最好的禮物。
真的,在一起,比什么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