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家族之間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歷史由分裂走向統一,針對社會的急劇變化,各學派熱烈爭辯,著書立說,闡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張。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詰難,于是出現了思想領域里“百家爭鳴”的局面。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據《漢書· 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較為著名的不過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0家被發展成學派。
百家流派代表
一、儒家
創始人:孔子
主要思想:主張“德治”和“仁政”
著作:《詩》、《書》、《禮》、《易》、《樂》、《春秋》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
創始人:老子
主要思想:無為而治
著作:《道德經》、《莊子》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楊朱
三、墨家
創始人:墨翟
主要思想:“兼愛”、 “非攻”
著作:《墨子》
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
創始人:創始人不詳,管仲、子產是法家的先驅
主要思想: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
著作:《商君書》、《韓非子》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
五、兵家
創始人:孫武
主要思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著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代表人物:孫武、孫臏
六、名家
創始人:創始人不詳,鄭國大夫鄧析為先驅
主要思想:“合同異”和“離堅白”
著作:無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桓團
七、陰陽家
創始人:源于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
主要思想:陰陽五行學說,并用它解釋社會人事
著作:無
代表人物:鄒衍
八、縱橫家
創始人:鬼谷子
主要思想:縱橫捭闔之策
著作:《鬼谷子》
代表人物:蘇秦、張儀
九、雜家
創始人:不詳
主要思想: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于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著作:秦代《呂氏春秋》、西漢《淮南子》
代表人物:呂不韋
十、農家
創始人:不詳,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
主要思想: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
著作:《管子·地員》、《呂氏春秋》、《荀子》
代表人物:許行
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