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我想要推薦的是,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雷的《華氏451》,說白了這部小說我是在看了奇葩說里蔡康永老師的辯論后,下定決心去看的,書中講述的是一位蓋伊·蒙泰戈出生于一個視書籍如惡魔的社會中,他是一名消防隊員,他的工作只有一個,便是焚燒一切違禁書籍,他對這項工作無比熱愛,他做了十年,每天都兢兢業業,他從來沒有質疑過這項工作的樂趣:在午夜中奔跑,看著書一頁一頁的燃燒。。。。。。一切都是快樂的,直到有一天,他結識了一個十七歲的女孩,通過這個女孩,他接觸到了許多他所不知道的事情,他發現女孩和她的朋友都有一個相同點,那便是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們每當看完一本書,便將這本書記下來,再將書籍焚燒,以此,來反抗社會的暴政,他們與普通人一樣嗎?當然是一樣的,他們也有這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他們就像是跑完了一段長路,經過漫長的尋覓,見過美好的事物被焚毀,如今已垂垂老矣,聚在一起等待曲終人散,燈干油盡。他們并不肯定自己腦中所記載的一切,能使未來每一個日出發出更純凈的光輝,他們對此并無把握。但他們確知,那些書儲存在他們平靜的眼眸之后,完好無缺地等待著將來某一天,那些手指干凈或骯臟的讀者再來翻動,他們無法確定自己此時此刻所作所為是否是正確的,但他們渴望,渴望著有一天,書籍不再是作為一種違禁品出現,而是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光明正大的出現于世人眼前。也就是跟女孩結識以后,他第一次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質疑,隨著與女孩以及她的朋友接觸的越多,他對于自己工作的質疑便越來越大,最終,他向這個社會發起了挑戰。
? ? ? ? 從一開始“那可是個很棒的工作。星期一燒米萊,星期三燒惠特曼,星期五燒福克納,把他們燒成灰燼,連灰也要接著燒。那就是我們的工作口號。”到后來的“如果你把無知隱藏起來,沒人可以傷害你,但你也學不到任何東西”,男主人公蓋伊·蒙泰戈在逐漸改變自己的觀念,在最終,他拋棄了自己的工作,最終在女孩的帶領下,走向了這個社會的對立面。
? 看完后感觸頗多,試想一下,這個社會上沒了書籍,人類會怎么樣?如果沒了《莊子》,沒了《聊齋》,沒了四大名著,沒了一切的書籍,那這個社會會怎樣?一個沒有知識的斷層,最終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毀滅。小說中,女孩和她朋友就是一本本行走的書,這才是他們最動人的對于知識的熱情,而這份熱情來自于什么?來自于這個政策,這個社會對于知識的壓迫跟壟斷,而為何要壟斷知識?為何要毀滅知識?那是因為知識所衍生出來的產物:科學,那是因為科學在與宗教爭奪,爭奪這解釋世界的權力。
? ? ? 講到這,自然而然想起《奇葩說》中蔡老師講到的一個城市,叫巴格達,它曾經是這個世界的知識的中心,大部分優秀的知識分子在巴格達向外集中發散知識,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星空,超過三分之二的星座使用阿拉伯文命名,我們所用的阿拉伯數字,經過阿拉伯人介紹進入歐洲,巴格達的文明的精彩部分,沒有被人忘記,從來都沒有,然而,在八世紀,在過了500年文明的繁華之后,一位宗教的狂熱分子站出來說了一句話,他說:數學,是魔鬼的哲學。這句話在當時得到了執政者的認同,所有知識分子被流放,禁止發言,禁止做研究,從此之后,巴格達,再無知識。直到現在,巴格達再也無法稱為世界知識的中心,沒人能想象到,建立知識要多久,而毀滅知識有多快。
? ? ? 《華氏451》這本書,在二十分鐘前,我把它看完了,將之納入為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我不是不贊賞男主角的正義,我只是更贊賞,那些為保護知識,努力將書籍一字一句記在心底口口相傳的人,他們是知識的傳播者,他們真正懂得知識,熱愛知識。何為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知識一旦毀滅,人類會怎樣,社會會怎樣?封建,迷信再度降臨人間,科技的便利再不會出現于人們的視野,社會退化成了曾經的社會,而我們,也退化成了遠古的野人,知識的重要性,是我們如今應該考慮的問題,那么,接下來的時光里,你是做一個知識的堅守者,還是反抗者,便是你所需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