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竟然有半個月沒有寫簡書了。假期過得并不輕松,節日前后這些天也忙忙碌碌,但我知道,這些都是懶惰的托辭。
近些日子買了很多書,也看了一部分,但收獲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還是受情緒的影響,一個人獨處時,還能保持冷靜思考、自省,可一旦跟父母、丈夫和孩子在一起,情緒便不自覺地受他們的影響,易怒、急躁,很想控制自己不發火,卻又總是發火。
跟父母在一起時,基本上每次在情緒即將爆發的邊緣都止住了,因為看到了面具而生氣,生氣他們在自己的親人面前也要帶著面具生活,轉念想想,他們一直都是這樣的,他們的面具正是源于他們對人生的態度,他們也是固執的,不會改變自己的,即使面對最愛的人,他們也無法放下自我。我不想揭開他們的面具,讓他們又帶起憤怒的面具來跟我爭論,寬容也是愛的傳遞吧。
孩子的問題更多,因為她還有希望改變,但改變總是痛苦的。任性、倔強倨傲是她的缺點,從小就說過很多次,但就是不改,最氣人的是她用沉默反抗,一次又一次,讓我無法壓抑怒火,不想對她大聲說話卻止不住對她吼叫,也覺得孩子的反應讓我心寒。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愿意用溝通解決問題的人,遇到問題,我們再生氣、再有意見分歧都會說出來,溝通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想法,也能換位思考對方想表達的真實意見、避免誤會。但是,我們的孩子卻要么對我們大吼大叫,要么一言不發,這種冷暴力真恨不得把我逼瘋。我不理解,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如此冷漠。
作為家長,我該怎么做?一味的忍耐嗎?我相信她會更加縱容自己的任性。對她使用暴力?在我看來是家長最無能的表現。對她循循善誘嗎?她根本不理會。老公說,是因為在家里,家人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太感性,她才會有恃無恐,飛揚跋扈。我們如果能夠理性地對待她,結果應該會不同。或許他是對的。從一點一滴開始,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改變她對待家人的方式。讓她做到不僅僅是在學校優秀,在家里待人接物也有分寸,不再是那個讓人煩惱的小魔頭。
最后說說我自己,總想身邊的人跟自己一樣是不對的,本質上是一種控制欲在作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生活方式,尊重彼此才是愛,控制不是愛,是捆綁、是約束、是自私的表現。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一樣,還有什么意思?那這個世界還有那么多色彩嗎?所以學會尊重,放寬心,接納別人的不同是我要做的功課。
還有,孩子的行為就是家長行為的映射。我知道她大吼大叫就是跟我學的,因為我吼她,所以她也用這種方式對待我們。修身、修心不是容易的事,我都做不到的事,沒有資格要求孩子做到,身為人母,我不合格。希望能跟孩子共同進步,從現在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