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大多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時經常會以自我的主觀感受為依據,以自己認為的正確方式進行所謂的教育。可卻熟不知有時候正是這種教育方式,反倒是適得其反。最近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小別離》,這部電視劇不只是每個演員的演技都在線更是集結了當下中國受關注的教育問題。小編本身所學專業是學前教育,小編結合自身經歷和所學知識對當代的教育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在這里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下。
一、“我是為了你好”
? ? 對中國孩子來說最常聽到家長們對自己所說的一句話是“我是為了你好”。但其實對于孩子來說這句話確實孩子最不愿聽到的。家長們總是以為你好的名義,來要求孩子達到自己要求的目標。家孩子那個總是覺得我是為了你好,所以才讓你去努力學習。我是為了你好,所以才讓你要考一個好的大學。我是為你好,,,,,殊不知在這句話的背后到底有多少父母們的私心。父母總是在應該怎樣讓孩子接近自己預定的那個目標,卻忘記了去問孩子自己的意愿與感受。
二、你看別人家的孩子xx
? ? 近幾年網上有一個用來形容一些優秀的人的詞語,叫“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這詞語雖是說著調侃的,但也能聽出背后的無奈。小編也是從小就聽著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優秀孩子,被一路比較長大的。在父母口中總有一種別人家的孩子,她們符合父母理想中自己孩子該有的所有的優秀品質。其實很多的父母往往會忽視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父母在教育孩子前應當先懂得去了解孩子。
三、你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考好的大學,有好的工作。
? ? 這種想法是大多數中國父母的想法,他們注重的是孩子未來的成就會有多高、生活能否過的好。但卻忽視了對孩子內心的培養。大多是中國孩子在父母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發展成為只會讀書的“機器人”,卻連生活自理都很難。中國教育正在試圖改變這種局面,現在學校雖都在倡導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可真正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的家長和學生卻很少。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的企業在學歷和能力之間,他能會更傾向于選擇能力強的人。
四、學的時候認真學,玩的時候認真玩
? ? 看《小別離》的時候有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家長都和孩子說,學的時候認真學玩的時候認真玩,可大多數的家長都只在意了前半句,卻忘記了它的后半句”。這句臺詞充分的說出了當代中國父母的想法。很多父母都經常會和孩子在說這樣的話,然后父母們會認為自己理解他們,但卻在發現孩子玩的時候大發雷霆,完全記不起自己曾經說過的話。
五、哎呀,你這么小懂什么呀
? ? ?中國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小編自己是很反感父母這么說我的。其實有的時候小孩子要比父母想的懂得多。中國有多少父母以孩子還小為借口,勉強維持著早已破碎不堪的婚姻。多少父母以此為理由,為他們的人生做著自己的選擇。還有多少父母以此來否定孩子的所有辯解與想法。不要總是認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影響著閱歷的從來都不是年齡。有多少人到中年都不知奮斗,也有多少人在人生的青春黃金期就已經小有成就了。不要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小孩了,事實上正是你以為的孩子正在為自己的人生努力。
? ?教育是一門人人都必須學會的必須課,不是有老師才有義務去學習的。相反我認為最應該懂得教育的反倒是父母。孩子的教育都是從小的時候開始養成的,大多數孩子的壞毛病,都是因為小時候不注意覺得沒什么的。父母在教育還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自己認為怎樣,而是應該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真的理解他們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去和他們成為朋友。
? ?《小別離》中有很多的經典案例,比如孩子早戀,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早戀其實并不是真的。孩子的世界是很單純的,我們要在弄清楚來龍去脈以后在決定。不要認為你的孩子還小,所以不需要有什么所謂的自信、自尊。更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有什么朋友。不管你的孩子多大都請你們記得,首先它要先是一個獨立的人,然后才能是你的孩子。不要以你生了他為理由去綁架他的人生,無論你們有這何種關系,自己的人生別人都無權干涉。父母要學會給出建議而不是決定,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買單,不要擔心他會做錯決定因為沒有人知道到底哪個決定才是正確的。只有學會跌倒才能向前,千萬不要怕自己的孩子走彎路,吃虧。因為只有自己走過才能吸取教訓,并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