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以前,這個APP誕生了。四年以后的今天,它擁有了4.5億用戶,DAU達到4000萬。在年會的時候,這家公司喊出了2016年決戰國內第一的口號。沒錯,這就是今日頭條。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年代,頭條給了傳統媒體一記重擊,因為這是一個會自主學習的新聞客戶端。對于其背后精準的推薦引擎和大數據分析能力,筆者也早有耳聞,這里重點對產品中資訊呈現的信息流做一個梳理。
資訊獲取途徑
- 搜索:聚合文章、頻道、頭條號、視頻、話題為一體,提供內容和流量分發的入口。
- 推薦:通過機器自學習,基于大數據進行智能推薦。平臺根據用戶性別、職業、年齡、興趣、短期點擊行為等多維度統計分析用戶特征,創建用戶興趣圖譜,并對其它資訊平臺上的原創資訊進行抓取整合,根據清晰的用戶畫像進行資訊推薦。
- 訂閱:用戶通過訂閱行為不斷展現個人興趣,訓練平臺推薦引擎,讓平臺更懂你。
資訊展示方式
- 頻道:多頻道內容聚集,方便用戶閱讀感興趣的新聞資訊。
- 話題:營造社區話題討論氛圍,提高平臺的互動性。
- 頭條號:在官網上,我看到了這張圖:
看完圖了嘛~ 可以看到,頭條已然成為了自媒體的孵化平臺。
資訊傳播路徑
- 創作:發帖&寫文,不用擔心,牛逼的推薦算法會為你找到你的受眾。
- 動態:評論&點贊&分享,資訊和想法通過你的個人主頁傳播給更多人。
也許有一天,頭條的模式會應用在各行各業。
當一切變得可學習的時候,也就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凱文?凱利的《必然》預言了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在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形成:機器將會更新自己,隨時間慢慢改變自己的功能。
知化: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帶來真正的顛覆。
流動:想要在全新的領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現的流動性。
屏讀:屏幕無處不在,持續擴展人類的閱讀量和寫作量,世界上所有的書籍終將由互聯的詞語和理念連接起來。
使用:對事物的使用比占有變得更為重要。
共享:將從未被共享過的東西進行共享,或者以一種新的方式來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來30年最大的財富會出現在這一領域。
過濾:內容擴張得越多,就更需要過濾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錢就跟到哪里。
重混:對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和再利用,未來30年最重要的文化產品和最有影響力的媒介將是重混現象發生最頻繁的地方。
互動:未來所有的設備都需要互動,如果有什么東西不能實現互動,它就會被當作“壞掉”了。
追蹤:自我追蹤的范疇將涵蓋人類的整個生活。
提問:答案變得廉價,而問題將變得更有價值。提問比回答更有力量。
開始:這個新物種已經開始了,當然,也僅僅是個開始。
頭條的未來是光明的,個性化推薦模式也將是傳統媒體變革的方向。頭條需要做的,是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逐漸減少三俗的推廣內容,提高推薦文章的整體質量。同時,結合大數據引導用戶去發現沒有被開發的興趣領域,制造新的surprise。
創作的價值,在于你花費的時間能找到愿意花費時間去欣賞他的人。
他們是你的讀者。
明日預告:微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