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期待的答案是一個書單
可是我要告訴你,這并沒有什么用。我想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高考
你會發現高考650分和450的人,他們的書單是一樣的
書單本身并不能造成知識體系的差異,甚至接觸信息的數量本身也不能。
可為什么有的人總是讓人感覺“充滿洞見”,“具有啟發性”,“能談笑風生”
而有的人卻不能?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接觸了更多的信息,
或者偶然獲得了絕密書單,而是因為他們處理信息的方式,看書的方式與眾不同
下面我就講講我是如何整理信息,并且獲得“系統化知識體系”的。
一、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此處省略1000字···
以上是摘自小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李叫獸的一段
關于李叫獸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一段對我個人來說很受用
出來工作多年,一直有憾沒能在大公司工作過,仔細想想
其實遺憾的是,自己沒有系統化的知識,沒能接受系統化的知識培訓
又或者說,自己根本就沒有知識體系,也不知道該如何建立知識體系
看到一位25歲就成為百度副總裁的分享,確實覺得牛人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
那么如何構建知識體系呢?
書中分享了3點:
第一點是、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第二點、構思知識的多種用法
第三點、嘗試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草草看完,第二和第三點我還沒有仔細去思考
但是第一點,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說說我的心得
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實際上說的就是融會貫通
當你看到一個有用的知識,能不能用其他的知識來證明這個知識點
他們之間有沒有聯系,有什么聯系,能不能連接起來,怎么聯系起來,等等
都需要我們大量的思考
實際上建立知識體系,并不是要接觸更多的信息
我們看微博,刷微信,很多文章看過也就看過了,那只是增加信息量而已
說到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還是要深入學習,深度思考。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買來看看小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