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享譽世界的2017年諾貝爾獎頒布了。其中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受到了民眾特殊的關注,因為這似乎是諾貝爾獎離我們的生活最近的一次!
三位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家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 Young獲得該項殊榮。
“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到底是個啥東東?
他們的獲獎理由是:
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晝夜變換的。
簡而言之,他們研究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生物鐘”!
生物鐘調節身體重要功能,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等;生物鐘和你的健康息息相關。你什么時候困、什么時候醒、一天內的體溫變化、什么時候激素水平上升,統統都是由生物鐘在管理。
三位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出幾個結論: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后,會促使腫瘤發生。
因此,
本屆諾爾貝醫學獎研究成果,
最接地氣的解釋就是:
不要熬夜!
這話聽著一點也不新鮮啊!父母長輩親朋好友沒少念叨過。
但是這三位科學家憑借該研究一共獲得了諾貝爾獎金900 萬瑞典克朗(約合 740 萬元人民幣)。
所以,以后聽到別人勸你不要熬夜的時候,一定要像拿到740萬一樣高興哦……
下面是一組價值740萬的建議:
不要熬夜
睡覺是養生的一大功能,養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如一夜睡不著就換不了新細胞。如果說白天消亡一百萬個細胞,一晚上只補回來五十萬個細胞,時間長了,身體就虧空得越來越厲害。
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發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于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通俗的說就是: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他還發現,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后,會促使腫瘤發生。
740萬的建議哦!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