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版資治通鑒【1587】感情政治。2022-06-11

三年公元(658年)

1、

春,正月五日,長孫無忌等上呈所修訂的新禮儀(顯慶禮);皇帝下詔,全國推行。之前,議論的人認為貞觀禮不夠完備,所以皇帝命長孫無忌等修訂。當時許敬宗、李義府用事,所增刪之處,多迎合皇帝的意思,學者們有非議。太常博士蕭楚材等認為事先準備君王崩逝之后的禮儀,不是臣子所該說的;許敬宗、李義府深以為然,于是焚毀《國恤》一篇,由此,葬禮儀式就缺失了。

華杉曰:

馬屁精的“政治正確”和看問題的角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本來是為了完備禮儀,一句“豫備兇事,非臣子所宜言”,竟然把葬禮一章全部取消了!那皇帝死后,就不準備葬禮了嗎?還是皇帝自己把握?

2、

當初,龜茲王布失畢的妻子阿史那氏和他的宰相那利私通,布失畢不能禁止,由此君臣猜疑,各有黨羽,各自派使者來朝廷告狀。皇上把他們兩人都召來京師,到了之后,囚禁那利,派左領軍郎將雷文成送布失畢歸國。到了龜茲東境泥師城,龜茲大將羯獵顛發兵阻擋,并遣使向西突厥沙缽羅可汗投降。布失畢據城自守,不敢前進?;实巯略t,命左屯衛大將軍楊胄發兵討伐。正巧布失畢病逝,楊胄與羯獵顛交戰,大破之,生擒羯獵顛及其黨羽,全部誅殺,于是以其地設置為龜茲都督府。

正月二十五日,立布失畢之子素稽為龜茲王兼都督。

3、

二月四日,皇上從東都出發;二月二十一日,回到京師。

4、

夏,五月二日,將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重新以舊安西為西州都督府,鎮守高昌故地。

5、

六月,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率軍攻打高麗赤烽鎮,攻拔,斬首四百余級,俘虜一百余人。高麗派大將豆方婁率軍三萬拒戰,程名振以契丹兵逆擊,大破之,斬首二千五百級。

6、

秋,八月四日,播羅哀(廣西信宜一帶)獠人酋長多胡桑等率眾歸附。

7、

冬,十月十一日,吐蕃贊普派來來請婚。

8、

中書令李義府受皇上寵愛,他的兒子們還在懷抱之中,就已經名列高官顯貴。而李義府貪得無厭,母親、妻子及兒子、女婿們,賣官鬻獄,門庭若市,又多樹朋黨,傾動朝野。中書令杜正倫常以前輩自居,而李義府仗恃皇帝恩寵,不愿意居于他之下,由此二人有了矛盾,與李義府在皇上跟前爭訟。皇上以大臣不和,兩個都斥責。十一月六日,貶杜正倫為橫州(廣西橫州)刺史,李義府為普州(四川安岳縣)刺史。杜正倫不久在橫州去世。

9、

阿史那賀魯既被擒,對蕭嗣業說:“我本是一個亡命之徒,先帝救我一命(事見公元648年記載),先帝厚待我,而我辜負他,今日之敗,是上天對我發怒。我聽說中國對人處死刑必定要在鬧市,希望能把我在昭陵之前處刑,以謝先帝?!被噬下犅?,憐憫他。賀魯到了京師,十一月十五日,押到昭陵前獻俘。敕免其死,分其部落為六個都督府,他所役屬的諸國都設置州府,向西一直到波斯,都隸屬于安西都護府。賀魯不久去世,葬于頡利墓側。

10、

十一月十九日,任命許敬宗為中書令,大理卿辛茂將為兼侍中。

11、

開府儀同三司、鄂忠武公尉遲敬德薨逝。尉遲敬德晚年閑居,學習延年益壽之術,修飾亭臺樓閣,花園池塘,每日以歌舞音樂自娛,不交通賓客,歷時十六年,七十四歲病逝,朝廷恩禮甚厚。

12、

本年,愛州刺史褚遂良去世。

13、

雍州司士許祎與來濟(去年貶為臺州刺史)關系親厚,侍御史張倫與李義府有怨仇,吏部尚書唐臨奏請任命許祎為江南道巡察使(巡察范圍包括臺州),張倫為劍南道巡察使(巡察范圍包括普州)。當時李義府雖在外,皇后常保護他。認為唐臨為挾帶私仇,惡意選授官員。


四年(公元659年)

1、

春,二月十八日,將唐臨免官。

2、

三月五日,西突厥興昔亡可汗與真珠葉護戰于雙河,斬真珠葉護。

3、

夏,四月十日,任命于志寧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四月十九日,任命黃門侍郎許圉(yu)師參知政事。

4、

武后認為太尉趙公長孫無忌受重賜而不幫助自己,深為怨恨。后來討論廢王皇后,燕公于志寧中立不言,武后也不悅。許敬宗屢次向長孫無忌說以利害,長孫無忌都當面折辱他,許敬宗也怨恨。武后既立,長孫無忌內心不能自安,皇后令許敬宗找機會構陷他。

正巧洛陽人李奉節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結為朋黨,皇帝敕令許敬宗與辛茂將調查。許敬宗刑訊逼供,韋季方不堪忍受,自殺未遂,許敬宗于是誣奏韋季方想要與長孫無忌構陷忠臣近戚,讓大權歸長孫無忌,伺機謀反,如今事情被察覺,所以自殺?;噬象@道:“豈有此事!舅舅是被小人所間,心里稍微不悅倒是可能,何至于反!”許敬宗說:“臣反復推敲事件始末,反狀已露,陛下猶以為疑,恐怕不是社稷之福。”皇上哭泣說:“我家不幸,親戚間屢有異志,往年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如今舅舅又這樣,讓朕慚愧于見天下之人。這件事如果是實,該怎么辦?”回答說:“房遺愛一個乳臭小兒,與一女子謀反,能成什么事!長孫無忌與先帝謀取天下,天下都佩服他的智慧;為宰相三十年,天下都畏懼他的威嚴;如果一朝發動,陛下派誰去抵擋?如今賴宗廟之靈,皇天疾惡如仇,因調查一件小事,查出大奸,實在是天下之慶。臣擔心長孫無忌知道韋季方自殺,窘急發謀,振臂一呼,同惡云集,必為宗廟之憂。臣之前見宇文化及父親宇文述為隋煬帝所親任,結為婚姻,委以朝政;宇文述死后,宇文化及又典掌禁兵,一夜之間,于江都作亂,先殺不依附自己的人,臣家也遭其禍(許敬宗的父親許善心,事見公元618年記載),于是大臣蘇威、裴矩之徒,都舞蹈跪拜于馬首,唯恐不及,到了黎明十分,就傾覆隋室。前事不遠,愿陛下速決!”

皇上命許敬宗更加審察。第二天,許敬宗再次上奏說:“昨夜韋季方已承認與長孫無忌同反,臣又問韋季方:‘長孫無忌與皇帝至親,累朝寵任,何恨而反?’韋季方回答說:‘韓瑗曾經對長孫無忌說:“柳奭、褚遂良勸您立梁王(李忠)為太子,如今梁王既廢,皇上也懷疑您,所以將高履行(長孫無忌舅舅的兒子)貶出京師。”自此長孫無忌憂愁恐懼,漸漸開始為自??紤]。后來,看見長孫祥又被放逐,韓瑗也得罪,日夜與韋季方等謀反。’臣參驗他的供詞和事實,都相符合,請收捕法辦?!被噬嫌挚奁f:“舅舅如果真這樣,朕決不忍心殺他;如果殺了他,天下人會怎么看朕!后世將怎么說朕!”許敬宗回答說:“薄昭,是漢文帝的舅舅,漢文帝從代國到朝廷即位,薄昭也有功,他所犯的罪,不過是殺人而已,文帝派百官素服哭喪,殺了他,至今天下都以文帝為明主。今天長孫無忌忘兩朝之大恩,密謀傾移社稷,其罪與薄昭不可同年而語。幸而奸狀自發,逆徒招供,陛下還有什么疑慮,還不早下決斷!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参V畽C,間不容發。長孫無忌是當今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陛下稍有拖延,臣恐變生肘腋,悔之無及!”皇上以為然,竟不召長孫無忌對質。四月二十二日,下詔削除無忌太尉及封邑,任命為揚州都督,于黔州安置,按一品官員生活待遇。長孫祥,是長孫無忌的堂侄,之前從工部尚書被貶為荊州長史,所以許敬宗以此來誣陷他。

許敬宗又上奏:“長孫無忌謀逆,由褚遂良、柳奭、韓瑗教唆煽動而成;柳奭仍勾結宮掖(王皇后),密謀下毒,于志寧也黨附長孫無忌?!庇谑腔实巯略t,追削褚遂良官爵,將柳奭、韓瑗除名,免志寧官。遣使征發沿途軍隊,押送長孫無忌到黔州。長孫無忌的兒子、秘書監、駙馬都尉長孫沖等都除名,流放嶺南。褚遂良的兒子褚彥甫、褚彥沖流放愛州,在路上殺死。益州長史高履行再貶為洪州都督。

華杉曰:

長孫無忌的冤案,許敬宗不費吹灰之力,信手拈來,隨便編個故事就把他扳倒了。皇帝李治只聽許敬宗一個人的匯報,連召長孫無忌來質問一次都沒有,就下詔把他放逐。長孫無忌呢,連個解釋申辯的機會都沒有,突然就遭遇滅頂之災。

我們要問,這是什么邏輯?背后的真因是什么?如果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長孫無忌做錯了什么?他能不能避免這種情況?

背后的邏輯和真因,就是感情!宮廷政治就一個字——寵。寵愛,是一種感情,宮廷政治,是一種感情政治,感情在,政治就在;感情不在,政治就不在了。長孫無忌與李治,家族歷史恩情深厚,但是兩人現在的感情早已破裂。皇帝相信長孫無忌謀反,是他希望這是真的,這樣他可以沒有心理負擔的擺脫他?;实鄄徽匍L孫無忌來對質,正是害怕查出來他根本沒有謀反。所以他自欺欺人的哭了兩場,假仁假義的說即便他謀反我也不殺他,就把長孫無忌驅逐了。

長孫無忌犯的錯誤,是倚老賣老,欺負小孩子,這是歷史上顧命大臣很容易犯的錯誤,越是德高望重的功勛老臣,越容易犯這個錯誤,把新君當晚輩小孩,要教他怎么做皇帝,而且還要手把手的教,他娶誰做媳婦也要以長輩身份管,他受得了嗎?更何況這些管束,并非都是為他好,而是夾雜著自己的私心。近代的事,楊宇霆和常蔭槐認為自己德高望重,張學良就把他們殺了。李治對長孫無忌的反抗,并不算激烈。

長孫無忌心目中,這皇帝小孩是他選的,他力挺上位的,當初李世民不是讓李治向長孫無忌下拜,說“你舅舅已經許諾你了”嗎?沒有舅舅,就沒有李治這個皇帝。但是,這些事,只能在李治做皇帝之前成立。他做了皇帝之后,他就是君,你就是臣,不能“君不君,臣不臣”,要向周公學習。長孫無忌再怎么位尊、德道、望重,在位、德、望三個方面,他都遠遠不能和周公相比,而周公在周成王這個小孩天子面前,始終都保持小心翼翼很恐懼的樣子。因為本來那小孩天子就很可怕!你如果管束他,他的反抗可能就是殺你。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