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記載鬼谷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寥寥數字,“蘇秦者,習之于鬼谷先生”,這里的鬼谷先生就是鬼谷子,最早的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司馬遷老先生對鬼谷子不感冒,何以見得?僅以先生稱呼鬼谷,而非鬼谷子。兩個稱謂是有很大差異的。鬼谷子是先秦諸子之一。在文化史上,他是與孔子、孟子、莊子、孫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鬼谷,是個地名,子,是古代對卓有成效的男子的尊稱。很顯然,與其他諸子百家不同,鬼谷子是唯一以地名、而不是以姓氏指代其名的人。
鬼谷子生死不詳,生活起居沒有記載,其思想和外貌,其生活和活動,只留下零星傳言。加上正史沒有給他立傳,與其他諸子百家比較起來,他的生平事跡顯得相當不可考,以致有人懷疑他只是個傳說中的人物。所以也就為難了史太公。幸好史太公還是給了鬼谷先生一次露臉的機會。
歷史上最著名的隱士,莫過于老子和鬼谷子,而且有傳說鬼谷子是老子的弟子。而實際上《道德經》一書可能略晚于《鬼谷子》。
鬼谷子何許人也,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是中國古代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據說鬼谷子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相為心生,命中注定他的仕途坎坷,顛沛流離。入世之后,善于把每次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尤其善于總結智謀策略的運用,就這樣日積月累,強國合縱、弱國連橫的縱橫學思想初步形成。是什么讓他抽身隱退?我們不得而知,但正是他的抽身隱退,才能夠為世人留下傳世之作。著有《鬼谷子》(《捭闔策》)、《本經陰符七術》。
所謂隱士,借著能看清大勢的能力,退隱山林,明哲保身,其心就如同枯木死灰。鬼谷子卻不是這種人生態度。他雖隱居山林,但洞察世事,雖隱亦出。
退出世俗紛爭后,他開始廣收門徒,傳授學術,把畢生所習分門別類地交給全部學生。在他的學生中,但凡學得其一,便可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熄。
鬼谷子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的精英教育方式,教育出杰出的人才。他培養出的弟子個個都是能主宰歷史的人物。鬼谷子要求弟子都胸藏天下,具有世界眼光和胸懷,以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和追求,參與社會,解決現實問題。
鬼谷子返回云霧山隱居教書授課,我們先來看看老師開的專業課,那是相當的了不得!牛人!就拿現在的北大清華估計也開不出這樣的專業課。
一是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
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
三是游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
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
鬼谷子的教學方法別具一格,他總是讓學生們共同去做一件事,借以考察學生的擅長,以便因材施教。
在他眾多的弟子中,唯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四人聞名于世。孫臏、龐涓主修兵法,兼通武術、奇門八卦。張儀、蘇秦主修縱橫術(游說、外交)。他們大概活動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的時代。
公元前355年,孫臏、龐涓學成。龐涓學習兵法三年,自以為學成執意下山,聽說魏惠王重金招納將相,決定下山回魏國應聘。鬼谷子恫察出他的心思,讓他到山上摘一朵花來,為他的前程算卦。當時是六月炎熱天,百花凋謝,龐涓只尋到一支草花,他見花弱小,就把它丟棄在路中。但他再也找不出第二朵花來,只得撿回草花,藏在袖里,回來告訴師傅:沒有花。鬼谷子識破了龐涓袖里的花,對他說“此花叫馬兜鈴,一開十二朵,也就是你榮華富貴的年份;花先前被你拋棄,被鬼谷太陽照曬已枯萎,‘鬼’旁著‘委’是魏,你必出仕于魏國。你剛才有欺人之心,要戒之。送你八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好自為之”。龐涓來到魏國,由相國王錯引見于魏惠王,正值庖丁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大加贊賞龐涓,封他為元帥職,應驗了“遇羊而榮”。后來,龐涓中了孫臏的埋伏,死在馬陵道,也應驗了“遇馬而卒”。
孫臏要告別師傅,鬼谷子也讓他去摘一朵花來。時九月季節,更無山花,孫臏順手把花瓶中的黃菊遞給師傅,鬼谷子說“此花久在瓶中,已經殘缺,你有殘疾之難;但它久經風寒,并且長期供人觀賞,你并無大礙,而終究功成名就。我給你一個錦囊,危機時刻再打開”。孫臏原來叫孫賓,鬼谷子把他改為孫臏,預示了他腿殘的前兆,也是天意。孫臏到魏國,龐涓擔心其本領遠不如孫臏,而使計加害于孫臏,斷孫臏二膝蓋骨,孫臏為了活命,打開錦囊,乃是“詐瘋癲”,他于是裝瘋,躲過了龐涓的猜忌,回到齊國,最終成就了他的功名。公元前353年,孫臏、龐涓大戰于桂陵。
鬼谷子為孫、龐二人預言道:“勢不相容,有互為撕殺之苦”。鬼谷子心里是何等的滋味,同門之間相互撕殺,只有老師自己心里才能體會的苦。有很長一段時間鬼谷子沒有招收弟子,也不允許弟子下山。教學重點轉為心理素質教育。反復強調同門之情,同門友誼。應該相互扶持,一門同氣。
孫臏名震天下,但他不居功自傲,功成之后隱居在家,整理自己的用兵心得。鬼谷子的十三篇兵法與孫臏的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為表里,相輔相成,鬼谷子所傳為文兵法,而孫武所傳為武兵法。鬼谷子主張以圓略致強兵,孫子則主張以方略而致全勝。兩部兵法都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
鬼谷子教授的是安身立命的學問,能讓弟子們在戰國風云中謀得一席之地。而他當初并未實現的抱負,似乎要假徒弟之手來完成。換句話說,他要以“出世”的方式,來達到最為徹底的“入世”目的。命運是無法改變的,需要弟子們去實踐。
公元前323年,張儀、蘇秦學成下山。鬼谷子為二人預言道:“蘇秦先吉后兇,張儀先兇后吉,你二人應該互相扶持,各成名譽,以融同學之情。”
蘇秦為趙國相位,“合縱抗秦”,并兼六國相印,威風八面。但好景不長,其“合縱”即刻瓦解,蘇秦死于齊閔王車裂極刑。
張儀受蘇秦“提攜”,做了秦國大夫,而當蘇秦死后,立刻推行他的“連橫”術,使蘇秦的合縱坦蕩無存。也為秦國最后統一國家奠定了理論基礎。
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其中的《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張儀均為鬼谷子學生,但張儀比蘇秦年長約30年。
鬼谷子大概活動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20年之間,從公元前400年鬼谷子出生推算,壽八十歲。
道家以飛仙為其歸宿,尊鬼谷子為王禪老祖,顯然生活上道家更灑脫、自在......
鬼谷子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傳說他是真仙,歷數代而不老, 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鬼谷子宣傳道家的理論原則,即尊崇自然、清靜無爭、不炫耀和齋戒、中食。闡發了貪心短壽、心誠得道、作惡受罰的道理,主張以“道”來普度眾生。
時代的氣息里充滿了政客的無恥和詭詐,也混雜著思想者的縷縷芳香。鬼谷先生應時而生,以其非凡的人生經歷和淵博學問,讓世人為之驚嘆。
您的打賞是我創作的最好動力!
鄭重聲明:本文為原創,只在簡書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