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對于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考試,備考不僅僅是為了及格,而是竭盡所能的把知識點學透徹,當我們學透徹了我們會發現我們所擁有的起點不是60分。雖然我們會安慰自己考試不過是為了及格,及格就能領取證書,證書上并不會注明你是60分,還是100分,只要取得了證書就會有更多的職業選擇余地,從而獲取更高的收入。然而證書能讓我們邁進一個行業,擁有一個不同的起點。而所掌握的知識才能潤物細無聲的體現著職場中我們自身的價值和能力。注冊會計師如此多,真正無法被人取代和奪去的是我們自身的價值。既然我們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和心血備考注會,那么我們何不調整好心態,不急于求成,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去把它學精通,學扎實,讓它們在職場上為我們所用?
接下來試著總結一下自己去年的備考經驗,其實一直都覺得經驗總結并不好寫,其一是因為每個人的基礎、時間安排、備考科目不盡相同,經驗求同存異僅僅起到參考價值。其二經歷過考試的考友應該能深有體會,一路走來感慨很多,然而要想落筆卻不知從何說起。這么一份應群友要求所補寫的經驗總結也是經過反復修改才成型,如有表述不當、考慮不周全之處多包涵。
一、時間安排:
除了經濟法是2014年考的以外,去年的5科歷時4個月,當時事務所淡季,請假在家全心備考,每天20小時,平均每科耗時約480小時左右。每天具體時間分配:早晨4至6點默寫,早晨6至晚上6點看書至少100頁,晚飯后至12點做題。期間午餐、晚餐、洗澡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各10分鐘)。白天看書期間一邊看書一邊搖呼啦圈(或踩腳踏車),至少1小時,以確保高壓備考過程也能擁有一定的運動時間。建議根據自己的報考情況做好打算,今天是9月18日,距明年考試也不過一年時間。基礎扎實的考友或許能考前短期內沖刺,然而如果基礎不是很扎實、報考科目比較多的考友,建議盡早做規劃,避免輕敵影響考試。
二、閱讀教材:
相信很多考友會習慣性做很多題目,而不愿意去花時間閱讀教材。然而有過考試經驗的考友會發現考試內容很大程度回歸了課本,考試是針對教材的知識點出題,同樣的知識點會從不同角度出題,解決了一個題目也僅僅是站在某一個角度考慮問題,而考題可能換個思維角度就會出現束手無策的現象。所以不要盲目的僅僅依賴押題、考點、講義,這些僅僅是我們備考的參考資料,但并不意味著有了它們就能百分百通過,踏踏實實回歸課本才能無懼任何考點。
我讀了3遍教材。第一遍通讀,即便閱讀過程中遇到很難理解的地方不要過多糾結,權當第一遍是掃盲,了解教材大概內容和范圍。第二遍細讀并逐步剔除已經理解掌握的知識點,每個人的重點難點不盡相同,學會總結整理思路,并多做筆記,取其精華,把書本讀薄。第三遍,讀難點精華部分,并采用默寫的方式。我始終相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難的知識點也經不住反復的讀、反復的寫。
三、習題安排:
第一遍通讀教材時不做題不默寫。第二遍教材讀完后,我開始按章節做習題(晚飯后到12點約6小時時間)。我要求自己每個章節習題反復做到百分百正確時,再進入下一個章節的練習。在做題的過程中把自己很容易出錯的題目畫圈標注,很容易疏忽的字眼也標注清楚,待所有章節做完時再重新做一遍之前標注的容易出錯的題目。我做的是中華的習題集,東奧的沒做過。
四、默寫:
由于第二遍教材閱讀過程中會逐步剔除、歸納總結精華,在第二遍閱讀過程中每天早晨4至6點默寫。在進入第三遍閱讀階段時改為每天早晨4-8點默寫,剩余的16個小時為習題時間。
五、下面根據各科目的情況進行一些總結:
建議學習順序:會計—審計—稅法—財管—戰略—經濟法
NO1.會計:
《會計》是注會的基礎,學好《會計》能促進其他科目的學習,審計圍繞著企業會計的基本處理而展開,有些會計事項也會涉及到稅務問題和法律問題,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注冊會計師去管理和控制。學習《會計》要重于理解思考,把其當成一個完整的企業交易業務去思考,與實務操作相結合有助于理解。個人建議6門中先考先學《會計》,且在備考過程中不要僅僅為了及格而去學,要把每個知識點都學深入透徹,基礎打扎實,把書本讀薄,對其他科目的幫助會很大。
NO2.審計:
《審計》的理論和實務皆與《會計》緊密相關,熟練掌握會計實務與企業會計準則,有助于《審計》的理解與運用。考題大部分源于課本,然而有些部分需要我們結合理論知識去理解分析,考驗了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如果死記硬背,往往很難合理巧妙的運用到審計實務中,盡可能的搞清各類案例的來龍去脈及其處理原理。多做題,在做題的過程中進行歸納總結。可能會有考友覺得《審計》很難理解,要背的知識點很多。確實如此,《審計》借鑒了西方教材,對于我們的邏輯思維模式而言學習審計比較費神,常常會糾結于教材中咬文嚼字的理解,需要我們細嚼慢咽、仔細揣摩分析理解其含義。尤其是對于沒有審計工作經驗的考友而言更是覺得《審計》難度很大。不過我相信熟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情況多做總結和調整,當成一個整體的企業實務去想象,慢慢的掌握了審計的整體框架和思路,漸漸的學習也會變得輕松。
NO3.稅法:
《稅法》是既注重理解記憶,又需要結合大量題的科目。我重點放在了幾個主要稅種上,如: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相對主要稅種而言,其他小稅種投入的時間更少,但切忌以為分值低而完全舍棄,其他稅種也要了解并會運用。學習過程中建議以表格形式進行歸納總結,把各稅種的優惠條件、容易疏忽混淆的稅率級差、計算公式、納稅人等關鍵信息列表歸納清楚,這樣在后續鞏固復習及做題過程中能隨時查閱、加深印象,避免反復找書耽誤時間。《稅法》的題目建議以做大題為主,大題中往往涉及多個稅種,當你能熟練掌握各類大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他小題輕車熟路了。
NO4.財管:
看到不少考友說《財管》很難,不知道從何下手。其實《財管》并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難點在于《財管》有大量的公式模型需要我們去理解背誦,當我們把這些公式背下來后再結合大量題目去加以練習鞏固。然而公式也不能單純靠死記硬背,也需要結合閱讀教材去理解,通過理解而記住的公式能夠幫助我們靈活運用到各類計算題中。考試中財管計算題題量比較大,平時沒有訓練計算和答題速度的考友可能會出現考場上時間不夠用的情況,所以在平時備考過程中就要總結一套適合自己的時速訓練方法,盡最大可能的壓縮各類題目的答題速度。我當初做習題時有用秒表計時,一開始需要半小時左右才能完成的大題,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被我壓縮到10分鐘內。
NO5.戰略:
前期《財管》的學習有助于促進《戰略》的學習,《戰略》涉及的知識體系比較全面,這個科目不需要做大量題目,內容也比較空洞靈活。關鍵在于教材的閱讀和記憶,把握教材的整體框架結構,要根據不同的情形反復琢磨、舉一反三。最后沖刺階段做幾套題目就可以了。
NO6.經濟法:
《經濟法》也是一門主要靠理解記憶的科目,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背書、多默寫,沒有什么可以走捷徑的方法。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試著以表格形式歸納涉及到的數字、時間、比例等信息的知識點。
六、其他:
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遇到有疑問的題目時,不要急于懷疑題目答案的正確性,畢竟錯題的幾率還是相對小的,出題老師也很熱衷于設置陷阱,如果我們習慣性的懷疑題目有問題,很容易造成對題目中比較隱蔽知識點或者陷阱的疏忽。
在平時做練習的時候,學著把握題目的關鍵字,在答題時迅速搜索記憶中的關鍵字,而不是心中沒底的蒙題碰運氣。運氣往往是妙不可言的,平日的疏忽也許錯失的就是那60分。
平時練習時除了鞏固知識點之外,還要訓練答題速度,甚至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爭取在應試時能留有一定的時間去檢查。時間方面多一份余地,應試時也不至于因為時間緊迫而導致心態受到干擾。臨場考試考的不僅僅是知識點,很大程度是心態。
在臨場考試時我從大題開始做,先搞定多分值的大題,單選題留在最后。即便真的出現時間不夠的情況,丟分的也是小題,而不是整個大題。
附成績表:會計86,審計88,稅法81,財管76,戰略79,經濟法95。
總分:505分(前五門是去年報五門一次過,經濟法是今年過)
琉璃心QQ362595087
201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