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大家都忙著做總結報告,按照往年的習慣,逢新開始的象征日,自己總會在筆記本子上密密麻麻抒情一大番,然后雄心壯志的保證一定要完成某某計劃,比如新學期伊始,立志每天要完成多長時間的學習任務,期末達到班級前幾名,這一年要看的哪幾本書,要去哪些地方......
字字句句不是寫出來這么簡單的,都是吹出來的,仿佛只有這樣才覺得明天有奔頭,每天都有奔頭。
因為往往到頭來回頭看當初計劃的時候,按計劃去做和完成的事情往往屈指可數。
可惜了立志時的滿腔熱血。
2016就要過去了,忽然想起來要做總結,不是對這一年,而是對已經過去的25年。
25歲前,允許做個大小孩
22歲以前,我還很驕傲的逢人介紹時淡定的說自己的虛歲,有種恨不得快快長成大人的樣子;22歲之后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早已經長大了,早已不再是十七八二十一二的小女孩兒了。逢人問起年齡的時候,也說出一個實實在在的年齡,歲月催人老,不得不承認。
也是一名正兒八經合格的青年了,回想一下過去的二十幾年,欣喜?悵然?遺憾?有些想做的事,摸爬滾打的完成,看似簡單的一些小問題卻往往想不通,二十歲出頭那些年,用文字記載自己的各種糾結,哦,那時我還在過糾結的人生。
回過頭來想想,有過輕狂的時候也有過糾結的時候,有過憤怒的時候也有過承受的時候,有過鍛煉的時候也有過歡樂的時候。好在長成了現在的模樣,有血有肉,有心有肺。
小時候,具體是多小我忘了,總想著要做一些事情才算對兒時天馬行空的幻想有交代。比如,做幾件在別人看來很作自己卻樂在其中的事情。
25歲,步入成人世界,學會去承擔
后來漸漸的也才發現,作不作,誰說了也不算,自己樂意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即使是二十五歲我也都覺得自己是個孩子,任性,偏執,對一些事情毫無責任感。即將要來到的2017,可沒有太多的時間讓我任性了,所以決定將25年的過去做個里程碑式的總結:
1:有認真的當一名好學生,學習期間堅守好好學習的崗位
這么多年來貌似只有初中那段叛逆期有些許不聽話的跡象,其他感覺都還好,雖然沒有像小時候大人們期望的那樣讀清華,上北大,但是念了一所普通的學校倒也學會了不少人情世故。學生時代絕對能算得上是一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期間,不搞對象”的好學生。
2:學會自己成長,獨立,不給父母添麻煩
即使是在應試教育環境下,但絲毫沒有覺得18歲以后的學業中張口閉口給父母要錢是件多驕傲的事。當年父親大人一句,18成人就要學會對自己負責之后,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養活自己,幫助家人。包括掙多掙少的工資,有無所成的學業,到現在為止,沒成就也不至于覺得心里空蕩蕩。
3:兒時的幻想可笑也要試著完成
高二那年,小姨夫在日本呆三年回來,席間跟我們講學習日語時有趣的事兒,聽他講一口流利的日語,不由得心生羨慕。能說跟我們普通人不一樣的另外一種語言是件多么讓人羨慕的事情啊。也就從那時起,自知之明自己的文科成績壓根當不了什么醫生大夫,轉戰外語,我要出國。
就在去年的這個時候,我與家人隔海相望,過島國人民的新年。
4:所有的大夢想都應該從積跬步做起
二十幾年來,什么大事都沒有堅持做成,唯獨寫字這件事,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堅持了十余年。直到八月底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試著寫自己的故事,才明白,夢想太大了,并不好。有目標固然是件好事,朝目標努力也正確,唯獨不要有急躁的心。
當你低下頭認真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要相信前方已經在慢慢給你讓路了。
5:利用上天給的每一個機會定位自己的成就感
比如生存的機會,生活的機會,成長的機會,選擇的機會,包括犯錯的機會等等。
每天,每周,每月,乃至每年,自己想做的事情能一步步完成,是件成就感爆棚的事情。
今年的計劃因為各種原因定在了十月份,今天下午翻看才發現,必做的竟然已經完成了,努力爭取的也有了不錯的結果,沒有完成的也有每天在堅持。我想這大概就是自己的成就感,看到當初的目標一個個劃掉,心里陣陣小確幸。
制定計劃能讓自己不會很渾渾噩噩。
現在,25歲過去了,也要準備做好奔三的心理了,不管是做人,做事,希望自己接下來的一切,堅強,樂觀并且優雅,慢慢的,越來越好。
25歲即將告別,細細一想,人生能有幾個25,真不敢想象下一個25我就知天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