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這部小說想必很多讀者都聽說過,但大部分人卻很難從這抽象的書名中猜測出它究竟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1984》是反烏托邦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它與扎米亞京的《我們》以及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并稱為20世紀文壇的“反烏托邦三部曲”。
?不過,《1984》在中國讀者中的知名度其實是遠高于其他兩部作品的,這部政治寓言小說之所以備受中國讀者的推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講述的是極權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的生活狀況。??
本書作者喬治.奧威爾出生于英國中產階段家庭,家境一般。奧威爾從小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英國最著名的伊頓公學。在這個貴族子弟云集的學校里,奧威爾的家庭背景使他受盡了學校領導和同學們的歧視。這也使得奧威爾從早年便形成了同情社會底層、呼喚平等和人性解放,反對極權主義的觀念。
奧威爾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創作完《一九八四》后不久便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兩部震撼人心的政治小說《動物農場》和《一九八四》卻成為了幾十年來人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指引。他沒有在任何極權主義國家生活過,但他的觀察卻比我們這些過來人還要細膩、深刻和真確。
01、? 《1984》構建了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奧威爾筆下的1984年,整個世界已基本被三個超級大國所瓜分,分別是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
主人公溫斯頓所生活的英倫三島就屬于大洋國,在大洋國里,居民被從上到下分為了三個等級:核心黨員、外圍黨員和無產者。
處在國家權力金字塔頂端的人是“老大哥”,沒有誰真的見過老大哥,但他又是無處不在的,他是標語牌上的一張臉,電幕上的一個聲音,是全知全能、絕對正確的存在。除此之外,黨還有一句讓你感到邏輯混亂、三觀震碎的口號“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主人公溫斯頓的工作內容——核正文章或新聞。就要負責改寫權威的講話,使他的預言符合實際情況。就是保證黨的絕對正確。在外圍黨員的家中和辦公室內,都裝有 “電幕”裝置。它的功能差不多相當于電視、喇叭和監控器的集合體,并且,電幕必須要保持24小時開啟的狀態。
奧威爾將一九八四年的大洋國,構建成了一個反智的時代、極權的時代、沒有法律和自由的時代。讀這樣的時代故事,讓我們感到恐懼的不僅僅是故事本身,而是這樣的恐懼曾真實的存在于我們的歷史之中。
02、 《1984》這部小說,究竟有怎樣的意義?
?奧威爾最初將《1984》這部小說命名為《最后一個歐洲人》,在出版時才被改動。
讀完了整個故事,我們發現,作為大洋國最后一個堅持自己的記憶,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溫斯頓最后還是屈從了,最后一個真正的歐洲人,也淪落為了極權主義的奴隸。
因此,故事的結局是悲涼的,作者奧威爾并沒有在書中對如何反對極權主義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用極權主義種種細入骨髓的恐怖給世人以警醒。奧威爾創作這部小說并不是要反對社會主義,他諷刺的是獨裁本身和所有獨裁者。?
在奧威爾看來, 權力過分集中于任何政府或者個人, 都終將產生獨裁。因此,《1984》這部已有70年歷史的作品,仍然值得我們每個人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