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耽誤了我的人生!”
“為了孩子我不能上班,耽誤了自己的事業。”
“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離婚了。”
不止一次聽到周圍的人說類似的話。
你真覺得是孩子耽誤了你的人生?
孩子:這個鍋我不背。
前幾天看到一篇刷爆朋友圈的小學生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不上班,平時就喜歡打牌和看腦殘的電視劇,一邊看還一邊罵,有時候也跟著哭。她什么事也做不好,做的飯超級難吃,家里亂七八糟的,到處不干凈。
她明明什么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兒,還天天叫累,說都是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和我一起玩的同學,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她不會,小林的媽媽會陪著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會,小宇的媽媽會畫畫,瑤瑤的媽媽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羨慕死了,可是她什么都不會。
我覺得,我的媽媽就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媽媽,有了孩子之后,逐漸放棄自己,日復一日的淹沒在無窮無盡的家務當中,甚至像文中小學生的媽媽一樣,連家務都做不好卻責備孩子耽誤了自己?
明明所謂的“犧牲與放棄”都是自己不愿意付出努力,明明生活里種種不如意都是因為自己無法對自己負責、對生活負責,卻還信誓旦旦的說:都是為了孩子!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82歲的偉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但鮮為人知的是她的許多早期創作,是陸陸續續地在孩子的呼嚕聲旁,或者等待烤爐的間歇中完成的。《快樂影子舞》前后花了20年才寫完。
你能想象一個三個孩子的母親是如何一邊艱辛養育孩子一邊堅持寫作,而且每隔4年都要出一部短篇小說集,最終享譽世界嗎?
生孩子真的阻礙你實現人生價值了嗎?
說得好像沒生孩子你就事業有成、實現人生價值了似的!
明明是自己生活、工作一團亂,沒有行動能力,只是一味地把不進步的包袱甩給孩子,孩子那么小,他接得住嗎?
還有一類父母特別招人煩,就是善于鼓吹“為了孩子不離婚”的父母。
“為了孩子不離婚”的父母們通常咬死不會承認要么是他們沒有能力單獨養活自己和孩子,要么就是無法承受離婚所帶來的社會壓力,無法接受離婚讓他們面子盡失。
于是他們把孩子拿來當擋箭牌,為自己的無能、懦弱遮擋。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婚了!說得好像離了婚你就能生活美滿、萬事順利似得。
孩子何其無辜,在一個父母不和、沒有溫度的家里成長,還要承受這些莫須有的譴責。
最近很火的羽凡和白百合離婚事件,兩個人不約而同的將孩子搬出來為自己辯護:我們不為名、不為利、就是為!了!孩!子!才瞞著大家。
又是“為了孩子”。
當了父母到底是拿了什么了不起的免死金牌,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把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推到風口浪尖為自己的懦弱和不負責任做遮羞布?
前些日子我一直在想,我為什么要生孩子?
雖然以前我覺得這個問題像宇哥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一樣矯情。
我發現主要是因為我害怕孤獨、想養兒防老、再來就是不生孩子需要面對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這三條里竟然沒有一條是為了孩子,全都是為了我自己!
所以即使我愿意為我的孩子傾盡所有,但真的沒有辦法給我自己的孩子灌輸“母乳是媽媽的血”、“父母的恩情一輩子都還不完”這類無腦雞湯。
養娃之路雖然艱辛漫長,但每當有人對小羅伊說看媽媽為了你多辛苦的時候,我會立馬制止。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自己。強調為了孩子實際上是在向孩子索要感情回饋,這對孩子不公平。
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我們大多數卻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