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讀完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情還是不能平靜,不僅嘆服于作者對文化的深入思考,也讓我對歷史故事進行深思,也還有無盡的惋惜,作者的親人在文革中遇害,好不容易熬過那些年月,作者本人卻又在和平年代遭人聲討,他的父親也因此被活活氣死。放下書本,又在手機上對“石一歌事件”進行搜索,不看不知道,對于事件的始作俑者余杰,著實讓人心里一陣陣打怵,在眾多的資料中始終稱呼余杰為“北大才子”,好像北大才子必須優秀之至。
? ? ? ? 終于有了一篇中肯的說法,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北大學習代表著無限的卓越。而真正在北大學習,成為卓越或者優秀者,必須有自己的學術思想,至少在學術界也有一點點影響力。而一些急于求成的年輕人,拿文化名人去吐槽,熱衷于吐槽文化,以此博得自己的知名度和學術影響力。余杰就是這樣的年輕人,僅僅憑著當年和余秋雨有過節的人的一面之詞,開始聲討,誣陷著作頗豐的余秋雨,很快獲得轟動性和影響力,于是又開始批判,揭露社會不良現象,當大家看懂他的伎倆不再理他后。他又開始勾結境外的反華勢力開始污蔑國家,最終是去了美國,至今孤獨一人,卻還在做著污蔑祖國的事情。
? ? ? 真的是“北大才子”不好嗎?我又想起另外一個賣豬肉的“北大才子”——陸步軒,真的是那樣的嗎?最近看到朋友圈在轉發的一個發問“你能接受你的孩子考不上大學的現實嗎?“,當然我不是討論考不考大學的話題,我對這個問題繼續發問,其實問題的實質就是:“你能接受孩子考不上大學的平凡嗎?“。而對北大的學生也可以這樣問:“你能接受身在北大卻平庸的自己嗎?“我覺得,家長接受不了的還是孩子考不上大學的平庸,偏偏接受不了孩子的平凡。于是變成了,人人接受不了孩子的平庸,逼著孩子學習,可最后的社會現實是:不論你是否是北大,是否有名校學歷。最終要成為一位社會成員,成為一名平凡的勞動者。“北大才子“陸步軒在單位改制,買起了豬肉,當時的社會接受不了北大才子賣肉的平凡,輿論一片嘩然。他本人也說,我做錯了什么,我只不過選擇了一份工作而已。
? ? ? “北大才子”“名校畢業“這樣的虛榮的稱號,有了名號,就必須要卓越。也不知道了多少人倒在了美麗的光環之下。
? ? ? 但愿這樣的光環少一些,再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