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材料:走出機關搞創業,擺地攤、種菜、做房地產,直到8年前進軍豬肉市場,目前個人身價近百億……近日,被媒體稱為“北大殺豬才子”陳生的獨特創業經歷,引起廣泛關注。名校畢業,卻作著在一些人看來顏有些“不入流”的豬肉生意,陳生不是第一個。15面前,他的師弟陸步軒,就曾因生活拮據賣過豬肉;一年前,另一位90后北大法學碩士張天一,和3個合伙人在北京開起了米粉店。事件被媒體曝光后,有關“名校畢業生買豬肉賣米粉,是否屬于人才浪費”的爭論,至今沒有停歇。
?著名相聲演員岳云鵬在談論未成名前在餐廳當服務員被客人辱罵幾個小時的經歷時,雖然已經是時隔多年,倒也是幾度梗咽。我想,這件事的根源大概就是那位客人對餐館服務員這份工作的鄙夷,以及對職業劃成三六九等的思想吧。正如材料中的“北大才子賣豬肉”事件,我并不認為“北大才子”去“買豬肉”是“人才浪費”。
說人才浪費,我更覺得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滯留在那個教育落后,大學生缺乏的貧瘠年代,認為大學生、名校畢業生就是天之驕子,理應十指不沾陽春水。這樣的觀點在現在可是要不得,俗話也有言,行行出狀元,所以,我倒認為真是人才就不會那么容易被浪費掉。我更贊賞陳生、陸步軒、張天一等人,作為國內一流學府的畢業生,他們不顧旁人眼光,勇于接受現實而且把這樣不被人看好的、“低等的”職業做成功,也令他們所學的知識變得有意義。
學習知識是為了令它成為自己的生存資本,是為了把它變成用處,并非虛無地炫耀。吃豬肉的人尚且不是“不入流”的,而買豬肉的人卻是遭受異樣的眼光看待,這樣的現象未免有點可笑。要是當出現黑心豬肉事件時被媒體揪出來的負責人是毫無學識和常識的,那那些取笑高學歷人才買豬肉的人又是不是自打嘴巴?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一種努力學習是為了以后能做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事實上,不偷不搶不違法的工作,才是一份體面的工作。有的人是老板,是工廠負責人,雖然他們有這么體面的頭銜戴著,但要是他們貪贓枉法、亂拍亂放廢水廢氣,一心只顧著自己的利益,他們還值得被表揚嗎?答案是否定的,一個人人品的高潔比他所擁有的物質財富更重要。
在材料中,陸步軒是因為生活拮據才選擇買豬肉的,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不情愿,我依然贊賞他,如果他一輩子都以名校畢業而驕傲自滿不去面對現實的打擊,可能他早就生存不下去了,或許也會被自己的心魔逼到墻角一處,怨天尤人。
隨著人口的激增,如果我們人人都不能放下面子,對職業存有偏見,那么,便會有很多人都是失業者的一員。無論名校畢業與否,能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巧妙作用到實際才是成功的關鍵和學習的意義。
在這個現實且實際的社會里,讀書并不是毫無用處的,而人們的觀念著實需要跟著時代改變。如果繼續鉆牛角尖,那肯定是一事無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