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為尋魏孝文帝陵,驅車一路向北。過去連霍高速路口,沿著小浪底大道,再往北走,不遠處,一座龐大的土冢赫然出現在我的眼前。每次回孟津總是匆匆而過,今天,我要近距離的瞻仰,哪怕只是觸及它身旁的一株草,一抔土……
? ? ? ? 在官莊村口,賣蘋果的大嬸說:“沿著村里的這條路向前走,到綠珠園藝,如果運氣好的話,就可以進去看看。”然而,往前走,卻見綠珠園大門緊鎖,即使呼喊也無人應答。只有開車再往前,看到綠珠園藝的標志牌,往里走卻和魏孝文帝陵的方向背道而馳。于是打開導航指路,再次折回小浪底大道,望著車窗外,與身旁的土冢擦肩而過,一路搜尋入口,卻連先前多次看到的魏孝文帝陵小小的石刻碑臺也找不到了。目光不離它的身軀,仿佛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際。導航最后卻把我們帶到了魏坡村。兩旁格桑花開道,隔著花影朝北望去,依然可見不遠處土冢的巍峨輪廓,漫天碧草一直連綿蔓延到頂部,沒有參天的巨木掩映,也沒有翠柏夾道相迎,更沒有游客捧場的身影,甚至想找條通向它的路都無法找尋。
? ? ? ? 佇立北眺,土冢寂然,秋風拂面。回望四周街市遠退,田園如織。歲月細密,再不復當面模樣。唯余這座土冢蔑風雨而抗雷電,渺四野而越千年。它被人們遺忘在邙山之道最顯眼的地方,而我又何嘗不是如此過千次而不回眸~
? ? ? ? 這次失望而返,我只得從書中尋找些許慰藉。
? ? ? ? “魏孝文帝拓跋元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鮮卑人,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六位皇帝,他歷盡萬難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革,依漢法改訂度量衡,制定錢幣太和五銖……搜求古書,研究中國學術思想,典籍制度,整治吏制,頒布均田令……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歷史上的北魏盛期。在他遷都洛陽之后大規模營造了龍門石窟,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