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每天吃喝玩樂,聚會喝酒打撲克,每天也是不亦樂乎,大家庭聚會,小范圍聊天,而最值得我記下來的是參加表弟家孩子的“開鎖”宴會!
所謂的“開鎖”宴會,即為給孩子大過十二歲生日,即第一個本命年生日。可能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這樣的風俗,我只以我所在的祁縣,我參加的這場宴會來記錄。
其實參加過的婚禮呀,生日宴會不少,但是基本我只是吃飯,從來沒有仔細觀察過其中的環節,而這次觀察下來的體會是過一下這個生日還真的挺好的,這也是長大所經歷的第一次有印象的儀式感。
喜歡這種大家庭的熱熱鬧鬧的感覺。
剛到表弟家,就感到了濃濃的熱鬧的氣氛,張燈結彩,許多許多的氣球裝點著大大的院子,小朋友們開心的笑著鬧著,大人們忙碌著,張羅著,沒什么事可忙的親戚們就坐一起聊聊天,聊聊一年的成績,聊聊新年的愿景。
我呢,隨便拍拍照片記錄一下各種環節。
首先我先拍了鼎鼎大名的“面窟籃”,話說這幾個字到底怎么寫我還考究了半天,請教不少人。
這個窟籃很有說法,滿月有滿月窟籃,生日是生日窟籃,這個十二歲的生日窟籃更是與眾不同,上面得有過生日的孩子的屬相,九石榴一佛手,還得有小米麥子等,(祁縣話里說的“米面洞洞麥須須”)寓意在于希望小孩不愁吃穿吧,表達美好的祝福。
外面擺著貢獻的東西,有干果有水果,旁邊擺著十二層蛋糕,看起來真的賞心悅目。
接下來到良辰吉時即會鞭炮齊鳴,響聲震天,正式開鎖儀式開始了。
奶奶外婆孩子都用紅圍脖或者紅頭巾系著,真正的舞臺的主角,聽著主持人讓做啥做啥。
新的紅腰帶系到寶貝的身上,后面別著秤竿,脖子上掛著銅錢,金鎖銀鎖,紅線繩等。
第一步:奶奶姥姥孩子每人手里敬三炷香,燒三張黃裱紙,敬酒三杯,鞭炮齊鳴。
主持人嘴里念叨著:今天天氣特別好,王宇晨開鎖儀式開始了,春暖花開迎賓客,高朋滿座來慶賀……等等祝福的話語!
第二步:用鑰匙把鎖打開。
這個由姥姥來做,主持人邊說“天門開地門開,今日把王宇晨的鎖兒開,這把鎖,開得好,腦盤開竅學習好,長大成人本領高,自己的工作自己找,市場經濟展宏韜,艱苦奮斗逞英豪!”
第三步,奶奶用新刀把紅線繩割開,(割三下),把紅線繩放簸箕里點燃,問孩子要上面還是要下面。
主持人說:金簸箕銀簸箕,簸出粗糧吃細糧,貴人扶承一輩子,前途無限步步高,好吃好喝過一生。
第四步,奶奶姥姥配合掃去孩子身上的晦氣,前身掃三下,后身掃四下,奶奶掃,姥姥拿著簸箕配合著。
主持人說著,前掃金,后掃銀,把一生災難都掃盡,四季如意萬事通,無災無難長成人,既幸福又平安,萬事如意事業成。
第五步,頂窟籃!
爸爸媽媽小心翼翼的把窟籃套在孩子的脖子上,然后跳三下把窟籃頂破了,主持人念叨:王宇晨今天長大了,窟籃頂破了,這個窟籃蒸的好,奶奶姥姥齊歡笑,日月明,天地長,王宇晨日后成棟梁,為國為民爭榮光,忠于人民忠于黨。
第六步,孩子一步一跳,三下跳回家。
總之,這次參加這個開鎖儀式給我的感覺就是:人生是需要儀式感的,雖然復雜,雖然操辦起來麻煩,但是意義重大,這個儀式代表著父母長輩對于孩子美好的愿望,希望他平安健康的成長,希望他從此腦袋開竅,學業有成,而孩子在這樣眾人矚目的舞臺第一次這樣面對大家,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說出自己的愿望給大家聽,那這就立下了誓言,對自己都是一個督促。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過度,第一個滿月酒是沒有記憶的,而開鎖儀式就是第一個真正參與其中的屬于自己的獨家回憶,接下來就是成家,又是獨特的回憶
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長,慢慢的成熟,慢慢的理智,慢慢的都變成了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