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范爺,當上戛納評委了!)
零點時分,演員范冰冰以評委身份踏上紅毯。
這一刻,第 70 屆戛納電影節,仿佛在給中國獻禮。
為了攀登個人職業生涯的頂峰,范冰冰的造型團隊真的很玩兒命。
首都機場登機,尼斯機場落地,入住酒店,紅毯儀式前評委團亮相 ... 每一次鏡頭對準范冰冰,她都提前換一身裝扮,甚至連發型都可以大改。
低調中見精彩,華麗中有克制,360° 絕無死角。
然而就在主競賽評委發布會上,主持人介紹范冰冰時,竟然說她的代表作是韓國電影「小姐 - 」。
「還珠格格」里的金鎖,「我不是潘金蓮」里的李雪蓮,我們口中尊稱的「范爺」...
她被請去做了戛納的評委,但戛納還是不認識范冰冰是誰。
戛納電影節,電影藝術的神廟,如果你連一個演員是誰都不知道,為什么要請去,坐上金字塔尖的評委席?
千萬別以為范爺是去做評委的,電影節開幕式之前的采訪中,她早已端正心態:「希望和大師們學習、收獲。」
真正把范爺請上評委席的,不是藝術,而是資本。
為此,商人們已經做了好幾年準備。
還記得「范爺」這個名號是怎么來的嗎?
2010 年 5 月,第 63 屆戛納電影節上,范冰冰一身「龍袍加身」,一戰揚名戛納。
同年同月,法國化妝品巨頭「巴黎歐萊雅 - L ’ OREAL PARIS」宣布,范冰冰正式成為該品牌亞洲區的最新代言人。
巴黎歐萊雅,就是戛納電影節首席官方指定合作伙伴。
所以,不是戛納電影節請范爺蒞臨指導,而是戛納電影節背后的資本,要用演員范冰冰撬動中國市場。
在此,我無法祝賀范冰冰。
雖然她成功登頂個人事業的巔峰,與楊紫瓊、章子怡、舒淇、李安、王家衛并肩成為戛納電影節歷史上的中國評委——
但來自戛納的資本五指山,卻并不尊重這次登頂。
要不是這次主持人暴露自己不認識范冰冰,我們還被蒙在鼓里,原來戛納要的不是中國人,只是人民幣。
然而不依靠票子,仍然贏得面子的故事,每年都在戛納電影節的舞臺上演。
那才是戛納金字塔真正的塔尖,能摘下「金棕櫚獎」的電影,太多部都來自小國,甚至還是由獨立電影團隊操刀制作。
2014 年,第 67 屆戛納電影節向土耳其人致敬,因為他們拍出了「冬眠 - K Uykusu」。
2010 年,泰國人用鬼片「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 」征服了第 63 屆戛納電影節。
當然,千萬別忘了 1993 年!
導演陳凱歌帶著「霸王別姬」劇組,曾經站在這個巔峰。
印著日本美女的廣告貼遍全球,鞏俐卻把「中國美人」的形象刻在西方人心里。
韓國娛樂業野蠻生長,但張國榮橫掃所有韓國男星,成為一代人的偶像。
中國不是一個等待被撬動的市場,我們曾經是一個向西方輸出文化的國家。
中國人不是由資本家安排座位的一個角色,我們曾經站在電影藝術的巔峰。
但是昨夜,當有人穿上五星紅旗,在紅毯人群的外圍試圖搶鏡——
沒人會尊重這面國旗。
丟了臉的中國人
快找回自己扔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