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戛納電影節情況概述
戛納電影節(法語:Festival de Cannes)是一個由法國于1946年首度舉辦于該國南部城市戛納,于二戰戰后復興并于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電影節及柏林電影節),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每年法國政府會輔助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美金可見其重視程度。
二、
戛納電影節在中國的傳播:得益于紅毯
范冰冰“走紅毯”提高戛納電影節在中國的認知度
從第63屆到第65屆戛納電影節,她以“龍袍”“仙鶴裝”“CHINA瓷”完全中國元素的造型驚艷亮相,炒了一棟摩天大樓那么高的話題之后,迅速讓中國的明星們看到了戛納紅毯的巨大“魔力”。
中國女星集體走秀吸引國內媒體關注,推動戛納電影節
本屆戛納電影節儼然成為了中國女星集體走秀的舞臺,鞏俐、范冰冰、李冰冰、湯唯等國內一線女星紛紛跑去參加宣傳活動,并吸引了諸多時尚品牌的關注,而她們在戛納的一顰一笑也成為了國內媒體關注的焦點。
據美國《綜藝》周刊網站5月18日報道,在中國,華誼兄弟公司3月份與美國一家電影制片公司簽署了18部影片的協議,之后法國卡納爾電影制片廠宣布將在北京開設辦事處。盡管中國的電影協議沒有登上頭條,但毫無疑問在戛納有大量協議簽署。
美聯社5月18日報道稱,中國演員李冰冰在她的祖國是個超級明星,但她是在最近才開始為美國觀眾所熟知。
她參演了《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這幫助她鞏固了在海外的成功。但是她認為沒有必要到好萊塢去,因為現在好萊塢要來中國了。
三、
戛納電影節中國視覺符號的傳播:紅毯上的中國
戛納電影節紅毯走秀中,最顯眼的莫過于范冰冰了,她的著裝風格相當有特色,從龍袍、瓷娃娃裝到仙鶴裝,這些中國元素的作為視覺符號,在中國形象對外的傳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在新的傳播語境下,讀圖時代的受眾日益轉向以形象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因此,中國形象傳播需要借助視覺傳播手段提升中國形象傳播效果。因此,在紅毯中,中國元素漸漸由范冰冰一人的衣著擴散到更多的中外明星的服裝上正反映了大眾對于視覺符號的印象深刻,傳播效果也較為明顯。
下面我們將針對戛納電影節的一組關于中國女明星造型的數據進行分析。
2015年第8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式紅毯上,中國女明星的造型再次成為國內熱點,微博、朋友圈上議論紛紛,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國外社交媒體對她們的造型有何反應?3組來自國外媒體的數據告訴你。
一、Instagram上中國明星戛納紅毯造型討論度
截止北京時間5月14日上午12點,社交媒體Instagram上共有51412條標簽收錄#Cannesfilm festival。
Instagram數據
1. 其中,有15%,即7711條是關于中國明星的。
2. 中國明星中,范冰冰的討論度最高,有10%,即5141條post是關于她的,其次,有4%,即1285條post是關于Angelababy,最后,在國內討論度最高的張馨予,占0.1%,有約50條Post。其他女明星如金巧巧、楊子珊等基本沒有出現在Instagram本次電影節標簽內容里。
3. 另外,所有中國明星的post中,有15%,即1465條內容由中國用戶發布,85%的post都由外國用戶發布。
二、Tumblr上中國明星戛納紅毯造型討論度
截止北京時間5月14日上午12點,社交媒體Tumblr上共有23150條標簽收錄#Cannesfilm festival。
Tumblr數據
1. 其中,2.39%,即532條是關于中國明星的。
2.中國明星中,范冰冰的討論度仍最高,有2%,即463條post是關于她的,其次,有0.3%,即69條post是關于Angelababy,其他女明星如張馨予、金巧巧、楊子珊等基本沒有出現在Tumblr本次電影節標簽內容里。
3.另外,所有中國明星的post中,有14%,即74條內容由中國用戶發布,其余86%的post都由外國用戶發布。
三、范冰冰領銜外媒關注度
我們發現,這一次,外媒對范冰冰的關注度尤其高,由權威紅毯網站RCFA發起的“最佳紅毯造型”投票顯示,范冰冰當選最佳造型,另外Angelababy也有入圍。
RCFA發起的“最佳紅毯造型”投票結果
截止北京時間5月14日上午12點,有42%的人選擇了范冰冰,位列第一,2%的人選擇Angelababy,與Natalie Portman并列最后。
引起爭議
首先是對于戛納電影節本身的爭議:
戛納“投降史”
布拉德·皮特、安吉麗娜·朱麗、萊奧納多、莎朗·斯通……一長串好萊塢明星的名字,出現在了戛納。當然,還不算來自中國的那些大牌們。的確,他們的號召力對于大眾而言是無可比擬的,不過,這無疑也讓戛納陷入另一種尷尬:難道是拉大旗做虎皮不成?靠大牌明星撐場的戛納,與奧斯卡何異?
從1999年開始,戛納就將她的“商業初夜”貢獻給了俄羅斯電影大師米哈爾科夫。拍了一輩子藝術電影的俄羅斯人與好萊塢首度合作的商業大片《西伯利亞理發師》成為了第52屆戛納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顯然,在向商業投懷送抱這個問題上,戛納還是表現出了相當的矜持。
2005年在戛納徹底忘卻藝術,將《星戰3》作為了開幕影片,擎起商業大旗的標志性事件。
2006年,戛納電影節開幕影片選擇上了本年度好萊塢最受矚目的商業巨片《達芬奇密碼》。戛納與好萊塢的又一次結合,徹底宣告了把藝術作為旗幟的戛納電影節對好萊塢“舉手投降”。
近10年來,隨著全球電影業的娛樂轉型,戛納電影節也不免露出幾分疲態。因此,當戛納電影節進入它第60個年頭的時候,審視在這座法國南部的海濱小鎮所經歷的滄桑歲月,很多人都會發出一聲感喟:藝術電影的旗幟還將在戛納上空飄揚多久?
盡管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中,戛納仍然是風頭最勁的佼佼者,但“美式全球化”所帶來的快餐文化消費主義,卻日漸侵蝕著它生存的根基。[詳細]
60歲的戛納,真的老了嗎?
其次,是對于中國女星蹭紅毯的行為的爭議。
作為一個電影節,紅毯固然重要,但電影也很重要。
普通大眾關心的話題永遠是,紅毯以及明星。每年媒體都在質疑那些沒作品去“蹭”紅毯的中國明星,大眾們也覺得她們組團去高大上的國際電影節“冒泡”,真是蠻拼。
能去戛納紅毯的通常有三種,有作品的、電影節特邀嘉賓與電影節主贊助商特邀嘉賓。后兩者是“有錢任性”的結果,也是多數中國明星踏上紅毯的主要途徑。
要讓世界認識中國電影,憑的是“演技”而不是“顏值”,要想憑紅毯上的“顏值”走紅,這是癡人說夢,充其量只是多了一則花邊新聞,僅此而已。竊以為,像范冰冰這樣的大牌女星,參加戛納這樣的國際電影節,應該有更高的藝術追求,而不是滿足于紅毯上“打醬油”。
但范爺也有自己的回應,她表示,國內的媒體這樣評價自己而不是支持自己去對外傳播中國,這樣很受傷。她認為,有幾個中國大美妞去走紅毯,對中國在外國人心中的形象也并無壞處,何必如此苛刻呢?
其他資料:
http://qd.ifeng.com/meiribidu/detail_2015_05/21/3919037_0.s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DDY201208034.htm
http://www.cqvip.com/qk/80265x/200311/1004197715.html